鎮子建設的巧妙,外面為客棧、酒家,內裡則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到了鎮子後,隨錢富足找下了客棧,付了三日的房錢,趙闕便從鎮子裡溜達。
梅塘州的靈氣,確實比慶昌州、南揚州多一些,不怪梅塘州能在大夏的江湖裡,能成就這般地位。
江湖上有傳言說,別的大州武夫,闖蕩江湖倒還好說,即便不能贏,亦不會心生絕望之感,可唯獨那梅塘州的武夫,感覺隨意走出一個,便是天才,戰勝了還好說,敗了,沒有藉口,為自己開脫了。
所以,江湖上的大門大派,收取弟子的首站,就是這梅塘州。
人傑地靈,說的就是梅塘州,也不知怎麼回事,梅塘州的武夫響徹大夏江湖,但那朝廷高官、軍隊的將領,卻少有梅塘州人士。
百姓們的神色極好,看見趙闕這陌生人,亦是笑臉相迎。
“客官是從何處來的?”
一位晾曬穀物的大嬸,笑著問道。
趙闕作揖:“在下趙闕,從南揚州負笈遊學而來。”
“哦呦,竟然是個讀書人,咱們梅塘州,遊俠劍客數不勝數,有出息的讀書人,沒有幾個,年輕人,你到了咱們梅塘州,一定要多遊覽遊覽,天下奇景盡出梅塘州,此言不是假話啊!”
趙闕聽過此言。
天下奇景盡出梅塘。
說的是梅塘州多山、多江,奇景之多,冠絕天下。
先皇曾六次到梅塘州,每次盡皆流連忘返,即便回了京城,也是不斷和近臣說,若是多些時間該多好。
“多謝大嬸的好意,在下聽說,梅塘州有一處叫做霧臺谷的地方,景緻極好,請問大嬸,您可知道霧臺谷在何處嗎?”
沈神醫沈石三,就是在梅塘州霧臺谷避世隱居,終是見到了梅塘州本地人,趙闕自然得相詢。
大嬸眉頭皺道:“沒聽說過,霧臺谷?!年輕人,你且稍等,容我回家問問老漢,他走南闖北走的多,興許知道霧臺谷在哪裡。”
“小生多謝大嬸了。”
不消片刻。
大嬸重新出來,搖搖頭:“我家的老漢亦是不知道霧臺谷在哪裡,假若,老漢不清楚,這鎮子裡的其餘人等,同樣不知曉了。”
趙闕嘆了口氣,他並沒有押注上多少的期待,畢竟是沈神醫的隱居之地,尋常人不知曉,才是常理。
“多謝大嬸了。”趙闕作揖道。
“不客氣不客氣,年輕人出門在外,多問問總是好事,就怕你和我家的孩子那般,犟得很,什麼都靠自己,不容他人置喙。”
告別了慈眉善目的大嬸。
趙闕到了鎮子的一處空地,居然發現,有六位武夫,正在教授孩子們拳腳功夫。
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