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安見魚竿輕微晃動,水面輕輕地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知道是有東西上鉤了,立刻抬手挑了起來,結果釣上來一條大不不小的金尾鯉魚,在日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
她給檀逸之看了之後,又解下魚鉤,將魚兒放生回太液池中。
蕭易安又不是真的想吃這一條魚,她垂釣就是圖個樂子,見到有魚兒上鉤就已經很高興了。
現在的天下就像是這太液池的池水一樣,表面風平浪靜,但是禁不住微風拂過吹起一陣陣的漣漪,在水面上綻開一朵朵波瀾。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而藏於池水下庇護的魚兒不住遊動,只要一旦見到魚餌,便能立即上鉤,乖乖進到別人設下的圈套。
敗者輸得悽慘,血本無歸,而贏家卻不費吹灰之力,眼見得就要掌控全域性,定鼎天下。
突厥的十萬人馬全軍覆沒,連可汗都葬身於此地,自然再構不成什麼威脅。
而現在突厥已經亂了,各部都在搶那個可汗的位置,不過他們兵力相等,而且地位相同,一時間還分不出個勝負來,隱隱有分裂之勢,顧不到中原這邊。
但是無論怎樣,達利可汗的大妃,還有她年僅三歲的兒子沒人去動,也沒人去挑事。
因為大家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一對孤兒寡母,覺得掀不起什麼風浪,所以也沒人放在心上,任由她們自生自滅了。
已故的可汗大妃是大燕的昭靈公主,若是在以往,這個情況是燕皇慕容烈做夢都想要見到的,他當初將公主送往突厥和親就是打的這個主意。
讓自己年幼的外孫成為突厥可汗,向大燕稱臣,名分上等於統一了突厥,完成了一統江山的宏偉大志。
如果在這之前,他一定會發兵去幫自己女兒和外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現在,大燕都被西秦逼到絕境裡了,眼看著亡國之禍就在眼前,哪裡還能給予什麼助力,並不能為母子兩人帶來什麼援兵。
縱然是知道了這個訊息,也只能對其不管不問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現在西秦是立於不敗之地,將如何對付大燕,或戰或和,全在西秦統帥檀逸之的一念之間。
但是檀逸之暫時態度不明,尤其他對於大燕的再次求和置之不理,派去求和的使者不聞不問,沒有強行驅趕,卻也沒有搭理。
即便是燕皇已經答應了他之前提出的求和條件,送城池送城池了,忍痛擬旨,他卻也無動於衷。
這就讓人的心裡更加慌張,就像是有一把刀架在脖子上,卻遲遲不落下,也沒有拿開的打算,沒有讓人心裡猶不住戰戰兢兢,不住猜測持刀人心裡的想法。
其實關於這點,檀逸之和蕭易安的想法是一致的。
因為燕皇慕容烈和齊王慕容晟的脾氣實在是太符合了,性格暴躁,行事陰鷙,不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最後一步,絕對不會認輸。
現在就等著看,他們又想耍些什麼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