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闕大人給的答案如同鬼神學說一般,信則有,不信則無。
不過蘇寒山不認為老師在打啞謎。
至少看著不像。
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句模稜兩可的話已經解答了他的疑問:千字元中確實蘊含著某種規律,不可言說的規律。
這世上有庸者與天才之分,便就存在著從凡人通往不凡的捷徑道路,大道至簡!
這是蘇寒山所堅信的理念。
如今既然確定這條通幽曲徑的存在,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到這條路,然後試一試。
蘇寒山雙手握著溫熱的茶盞,問了這幾日畫符困擾自己的第二個問題:“符可以銘刻在劍上,可以銘刻在刀上,可以銘刻在馬車,也可以銘刻在宅邸……世上沒有無法承受道符的載體,是這樣嗎老師?”
補天教掌教神闕大人說道:“不錯,這是江湖武道修行者皆知的答案。”
蘇寒山笑了笑,倒沒有覺得尷尬。
第二個問題算是拋磚引玉,他其實想問的是接下來這個問題:“這麼說,道符與世間萬物都有共同之處。這一點共同之處就是符可銘刻任何載體的基礎?”
神闕大人起了興致。
從蘇寒山丟擲的三個問題來看,後者並沒有侷限於千字元的形式,而是在尋求最原始最根本的道符理解。
簡單些來說,他是在挖掘歷史,挖掘當初創立道符的老祖彼時靈感的來源。
如同人族創立文字,從世間萬物之形臨摹,提純,簡化而後賦予一定的意義,便成為今日通用的書文。
那麼以此類推,道符的演變是否也經歷了這些過程?取自於天地自然,所產生的效用卻高於天地自然。
這豈非就是人族的智慧?
看穿了蘇寒山解符的思路,鬚髮皆白的神闕大人愈發覺得收對了徒兒,老懷安慰。
十五年前,蘇寒山出生時就極具慧根。而後南朝修禪學佛,雖無武道修為,卻開啟了無上靈智。
非但過目不忘,待人處事更能透過表象看本質。
極為難得!
彷彿已看到不久將來補天教在蘇寒山手中重奪國教正統之名的景象,神闕大人笑道:“確實如此。”
與自己畫符苦思數日得出的結論愈發接近,蘇寒山內心開始有些難掩激動:“這共同之處是?”
神闕大人坐直了身子:“不可說。”
蘇寒山意識到激動之下自己表述有誤,便轉換了方式問道:“徒兒今日登山,從梅園乘車出承天門,再出朱雀門,然後來到天符山腳,之後步行到竹院……這個過程,或者說中途的軌跡,是否是徒兒無意間畫的一枚符?”
神闕開始驚訝蘇寒山的理解能力:“自然是符。”
心跳加速的蘇寒山又道:“我觀府邸內隨風飄落的紅梅,有的在畫著弧線,有的卻徑直攀升,有的則一直打轉,它們豈非也是符?”
已斷定徒兒徹底領悟道符本質的神闕大人呵呵笑道:“是符,還是千字元中的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