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邊倒是要問問,如果這雲主管有需要,可以給予保安部更多的資金支援,畢竟現代化安保系統也要跟上,這是很費錢的。
在安保方面,他是很重視的。
秦霖和李凱進入箐霖實驗室租用的辦公地,沈立早就在等著了,一見到兩人便上前道:“秦董,李凱教授,你們可算來了,多媒體室已經準備好了,華科院任教授那邊也已經發資訊詢問過了,你們到了之後就開通影片連線。”
可以看的出他的臉上都是喜色。
在現代社會,很多時候都是講資歷的,不管是科研人員,還是實驗室都一樣。
科研工作者評職稱,要看資歷夠不夠。
實驗室以後要評國家級稱號,也要看有沒有這個資歷。
而箐霖實驗室這一次能夠協助華科院進行一項國家級的實驗,那對於箐霖實驗室就是一種資歷。
這種資歷對於一個實驗室來說,自然是越多越好。
他作為實驗室的負責人不開心才怪了。
雖然在科研上論資排輩這種事一直被人吐槽,網上這一點也被很多人謾罵,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網上說的那麼簡單,存在即是道理。
不然,以任教授的能力,為什麼還要排隊評院士呢?任教授可有過意見?對實驗有過懈怠?
因為任教授自己也清楚,那些排隊的人曾經也的確在科研上做過貢獻的。
也許這些人是沒有重大成果,可科研的成功也不能說完全就是最終拿到果實那人的功勞。
在這過程披荊斬棘,為這最終成果省去很多彎路的人就沒有功勞?
修建一條路,功勞就全都是設計師的?
想要超脫這種規則的束縛,那就成為能力超群的存在,當你的能力足夠驚豔,可以超出所有人一截的時候,那自然不要遵守這種規則。
我國不是沒有30多歲的年輕院士。
如果沒有足夠驚豔的能力,那就遵守規則,埋頭苦幹,增加自己的資歷。
因為那些有資歷的人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往往叫囂的厲害的人往往都是那種沒有足夠驚豔能力,又不想按規矩做事的人。
他們認為自己的才華高過所有人,那些個排在他前面的人都是土雞瓦狗,根本不配和自己相提並論。
這類人其實和三國裡的狂士禰衡有點像,就是讀書的時候考試成績很好,有些名頭,然後在那一群朋友、親戚間被這個吹,被那個吹,就以為自己天下第一。
結果出了社會,什麼事都沒幹呢,就敢說郭嘉給他提鞋不配、諸葛亮只夠給他倒夜壺,你曹操該跪著求我輔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