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飆車可比道路上飆車更刺激了吧?
所以,道路分級規劃就很重要。
喜歡飆車的可以把他們的道路規劃到更高的區域道路,如果不是處於人道主義和法制法規,甚至專門開闢一個飆車車道也行。
最下方為慢車道。
中間區域就為普通車速車道。
各行其道,那就沒有問題。
不過這些都需要他們進行細心的規劃。闌
片刻之後,那技術員也控制懸浮車停了下來,落地的時候,洛華就上車朝那技術員詢問:“在空中乘騎的感覺如何?說一說你的感受。”
那技術員聽到這話馬上回報,道:“洛華教授在懸浮車的乘騎體驗是非常好的,而且非常的平穩,不過有一點很麻煩,那就是這懸浮車在螢幕上觀看道路狀況有些危險,畢竟要低著頭在螢幕上觀看,速度快起來的話,如果出現意外狀況,一般人可能會反應不過來。”
“我覺得可以用類似vr眼鏡或者是虛擬頭盔的方式進行這種螢幕代替,這樣的話反而更安全。”
洛華點了點頭,思考了一會兒說:“到時候乘騎懸浮車的話肯定是要帶頭盔的,頭盔前的擋風罩就可以進行改造一下,換成vr眼鏡類似的東西,可以用來指示道路觀看前行道路的狀況。”
洛華說著,旁邊負責記錄的研究員已經把這些都記下來了。
洛華這些人臉上倒是開始幹勁十足了。
一切如果都完美的話,他們真的什麼作用的發揮不上,那就只是一個勞工的作用了,但是現在這種情況顯然是還有各類缺陷需要改進。闌
他們就可以把這些缺陷改進變成完美。
他們也發揮了作用。
這種感覺真的好啊。
畢竟他們這種研究員可不想當一個閒魚,而是希望自己都能發揮作用。
洛華他們談論著,把懸浮車實驗出現的問題都記錄了下來。
自然懸浮車要進行推廣的話,需要改進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空中道路的指示燈問題。
道路上紅綠燈直接立在地上就可以了,空中道路的紅綠燈則是需要另外想辦法。闌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那虛擬指示的道路上進行指示系統的加入。
還有就是道路指示系統要和空中飛機規劃方式的道路系統也要相結合。
這些他們是沒有辦法獨立完成的,還需要跟交通方便的人配合才行。
洛華這些研究員在討論的時候那些記者一個個卻都將鏡頭都聚焦在那輛懸浮單車上。
這一刻幾乎全網的焦點都是那樣懸浮單車了。
國內的新聞熱度那麼高自然也吸引了國外一些人的注意。
那些人也是第一時間把新聞影片轉發到了外國的網站上面。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