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相信巧合。”喃喃自語著,夏爾對於將那筆記本尋回的想法愈發迫切了。
既然一切都源於那筆記本,那麼上面很有可能記載著什麼他需要知道的事情。
只是這事還急不來。
研究著施法者種種,夏爾腦子裡又閃過一個念頭。
“如果一位談判專家穿越到這個世界,是否可以對施法有很大加成?”
這個念頭不是沒理由的,概因在這裡,法術的原理說起來其實很簡單,甚至只需要一句話來概括——“溝通既是施法”。
用自身靈性溝通萬物,獲得回饋以形成法術,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
而咒語則是溝通的橋樑,當然,這裡所說的咒語並非那種字面上的,而是經過靈轉換後的那種奇特呢喃。
用各種語言組成的咒語毫無力量可言,只有將他們用特殊手段轉化成相符合的靈性之語後,你才能帶動所相應的元素或者相應存在隨咒語而展現。
這也解釋了在越獄期間,為何咒語會變得水土不服——靈性之語是根據轉換前的語言而形成的,每一種語言說出的話聽起來都不一樣,轉換後自然也各不相同,也就有了一個能否聽懂的問題。
換句話說,用都林語轉化而成的咒語,門後世界土著們的屍體“聽”不明白,也自然不知曉該如何做出回應。
“所以使用獻祭法術的前提就是必須學會獻祭目標所處的種族語言,然後與該存在溝通交易講條件?元素法術則對世界元素溝通指揮?”夏爾回想起那本十三要素中的內容,仍舊充滿困惑。
“什麼樣的溝通能增讓無意識的莫名存在有序組合成想要的魔法?一連串長篇大論?”
“還有,既然涉及到語言能否被聽懂的問題,那麼冰與火之歌世界的施法元素為何能聽懂另一個世界的語言?畢竟按照這個解釋來說,指揮元素也是溝通啊……”
“最後,既然溝通就能解決一切,那為何會有這種特殊符號存在?”看著自己手中空白紙張,夏爾仍舊對此頗為不解。
或者說,知道的越多,不懂的地方也就越多。
“也許是我理解錯誤?”
可惜,就像那位老闆說的那樣,這三本書只是最基礎的,高深一點的知識其中並未記載。
“還有,骸骨復甦這魔法,似乎並非屬於地獄系列,而是死亡?”
“死亡與地獄有什麼區別?”
種種問題弄不清楚,夏爾索性也就不再琢磨,他將書桌上雜亂的東西清點整齊,開始迅速清空大腦,為之後行動做準備。
眼角餘光瞥到某本叫做《荊棘之敵》的書籍,讓他動作一頓,隨後暗暗苦惱。
這段時間,他偶爾會嘗試練習這名為淨化的法術,畢竟教會的潛在威脅在那裡擺著呢,他不可能視若無睹。
然而就如同第一次那樣,每次練習他都不得不被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