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的武藝不及承基、徐樂,但是眼光總歸是有的,看得出來徐樂在場面上並不佔優勢,或者說如果不是徐樂這段時間也在刻苦練功,此刻多半已經處於下風。
倒不是說徐樂的武藝不及承基,其實這種級別的鬥將每次比鬥,輸贏都是個未知數。
誰都有可能贏,誰也都有可能輸。
身體狀況情緒起伏,乃至臨陣前準備是否充分,這些細枝末節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
而今晚徐樂的情況顯然並不適合與承基這種上將交手,各方面的情況也都不利於徐樂。
不管徐樂的武藝如何了得,總歸也是血肉之軀,一路廝殺難免疲乏,體力也必然有所損耗。
除此之外,他的坐騎並非自己慣騎吞龍,人馬配合並不默契,這也是重要原因。
再說之前一馬三人乘騎,於馬力上同樣是不小的消耗。
騎兵最重馬力,為了保持戰馬體力,往往行軍的時候也不騎馬而是騎騾子,再奢侈些的也是騎備用馬。
像徐樂這種騎著寶馬趕路的行為,被老騎兵看到肯定會罵他是敗家子。
這一路行來,饒是寶馬神駿,也是損耗非小。
若是三兩招之間分出勝負尚可,像是眼前這樣打下去,徐樂的腳力必然面臨後繼乏力的問題。
而且乏力的又何止是馬,人也是如此。
眼下這種打法和之前交手不同,乃是招數與力氣的雙重疊加。
上次是完全靠力氣對砸,這次則加上了招數因素。
楊思看不清具體變化,這幾個人看得明白。
兩人的馬槊不停對撞同時,也是各自施展技藝,尋找對方招數間的破綻。
前者兩人的馬槊就像是兩條硬鞭,全是往對方身上招呼就好。
這回的卻是真正發揮了馬槊的威力,刺、挑、抽、打一個不漏。
既要用足力氣舞槊,也要抖擻精神施展招數,誰的出手有遲緩或是破綻,對手的槊立刻就會如同毒蛇尋穴一般跟著刺進去。
如此交手既是氣力的比拼也是精力的較量,要求當事人神完氣足精力充沛才能盡情發揮。
可是眼下徐樂顯然不是這種情況,他一路行來已是疲兵,和好整以暇的承基如何相比?
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不在徐樂手中。
單是一個承基,已經足夠徐樂頭疼。
可是江都城內,徐樂的對手又何嘗只有一個承基?
若是亂軍大隊人馬殺來,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