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農天一回老家看望祖母,問祖母喝的是什麼茶?
祖母笑著說,太平茶!是你表姐前些日子送來的新茶。
農天一“哦”一聲,便問道,“這太平茶出自哪裡?有何講究?”
其祖母的神情突然凝重起來,說道,出自太平山的一個小山村裡,當地人都這樣叫,太平茶這名字吉祥,味道也不賴。
祖母又說,“要不你也來一杯?”說著話,她就索性拿起一個小鐵壺,置在一個小火爐上,農天一似曾相識,祖母每次把乾柴燒的火紅火紅,很快就把一小壺水燒開了,然後抓一把太平茶放到白蓋碗裡,熱水滾燙而過,再將茶水緩緩倒入用得發黃的瓷杯中,頓時茶香四溢。
農天一趁著茶香,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熱茶,祖母來了興趣,開啟話閘子,聊聊瑣碎,他就與祖母談談生活……
火爐、鐵壺、小圓瓷茶盤、發黃的瓷杯,加上一杯太平茶,這樣的場景,農天一是十分熟悉和深刻的,這些都埋藏在他的記憶深處,生了根,發了芽,而裡面的種子——就是其祖母的父親黎陽的故事了。
其實,黎陽是一位老中醫,在附近幾個城鎮遠近聞名,外地慕名而來求醫的人也很多。黎陽不僅醫術高明,而且宅心仁義,遇到一些患者家裡比較貧窮的,總是少收甚至不收醫藥費,所以黎陽的一生都很清貧。
雖然清貧,但黎陽對內外孫子卻異常照顧。農天一聽祖母說,在他兩三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做生意比較忙,沒什麼時間照顧他,曾外公每天早上總是買一條細長的瘦肉,或是水果之類的東西,給農天一補充營養。
農天一記得小時候曾外公總是會拿錢給他們幾個曾外孫,農天一自小比較聽話,所以每次都會多得幾個零錢,那時候他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早上拿著曾外公給的錢去買一碗豆漿,吃幾根油條。
可不幸的是,在農天一8歲的時候,82歲的曾外公不小心摔斷了腿,從此無法行走,每天只能窩在他那個小小的家裡,而一直照顧著曾外公的曾外婆,幾年後也去世了。
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幾個小曾孫子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曾外公的家裡了。
每次去看望曾外公,他總是很高興,叫他們拿上茶盤,茶具,燒開水,因為行動不便,所以泡茶這些事都交給了孩子們去做,也是在這個時候,農天一才開始學會泡茶,喜歡上了喝茶。
一般待到水燒開,曾外公便叫他們拿出他最喜歡喝的太平茶。太平茶,是本土產的茶葉,條索粗獷,湯色褐紅,那時候太平茶包裝簡單樸素,也很便宜,只在小範圍內流通。所以山裡一般家庭喝的,基本上都是太平茶。
茶衝上之後,曾外公便滿臉喜悅地從他的床頭拿出平時捨不得吃的綠豆餅、糖果等,分給他們吃,一人一塊,他們吃完了,都是一臉的滿足感。
喝茶的人都知道,一般茶葉到第二、三泡就會充分舒展開來,與水纏綿,茶葉細胞開啟,葉汁滲透,往往是最好喝的。而曾外公喝的太平茶則不同,第二、三泡反而比較苦澀,他們每次喝完都要皺著眉頭,咂嘴吐舌,曾外公則在一旁呵呵地笑著,他說:現在喝著覺得苦,等一下就會甘甜了。
果然,等到第四、五泡就滿嘴甘甜了,那種甘甜滋味是所有的糖都無法比擬的,那是茶葉獨有的,讓人久久回味,沁人心脾的回甘!如今想起來,農天一喜歡喝比較濃的茶,估計也是那時候受曾外公的影響吧。
茶過三巡之後,曾外公拿起了煙,每次都會問他們要不要抽一根?農天一每次都說不要,對他說現在太小了,不可以抽菸。而曾外公呵呵地笑著,露出掉得只剩幾顆的黃牙,像小孩子那樣天真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