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侍女從臺後捧出香爐,置於臺左側花几上焚香,另一侍女於臺後捧出風爐,置於臺右側地上並生火。
於是一侍女復轉至臺後,拎出都籃至另一侍女處,取席一塊於地,取茶籠、烘茶、碾茶、籮茶諸器,依次排於席上,侍女二取茶至火上灸烤。
公主笑道:今日本宮親自煎茶,爾去看看可汗可有空閒?請來品茗。
一侍女復拎都籃至公主案前,取煎茶、分茶諸器,排於公主案前,轉身下場去請可汗。
另一侍女灸茶畢,移風爐至公主案前,置釜煮水。
可汗入場,侍女行大禮,公主略施一禮,繼續行茶。
候水之時,可汗問,公主將這“楚湖含膏”的來歷一一道來。
湯初沸,公主親自投鹽、取湯、攪湯、投茶、投湯止沸,以勺分茶於三個楚地青瓷湯甌中,置一盞與香案前,遙祝故鄉安好!
公主奉茶與可汗,自取一杯,與可汗並坐飲茶。
茶畢,侍女於滌方洗茶具。
另一侍女以茶巾搽淨水珠,重藏於都籃中。
倆侍女提都籃,行禮退場。
公主、可汗亦起身行禮退場。
演出畢。臺下,眾茶客掌聲雷動,誇獎聲不斷。
“文成公主煎茶”演出大獲成功!
這個茶藝表演編排的創意,來自於唐代史料。在文成公主入藏時,其陪嫁清單裡就有一款茶。當時農天一想,如果藉助這些真實的東西,演繹一段可觸可感的茶事茶禮,說不定大家都喜歡,都愛看。於是便有了“文成公主煎茶”節目的出籠。
農天一先是搞了個草案,從程式、細節到每道過程的名稱,進行了精心設計,慢慢打磨,同時準備器具和服裝,包括洗滌、灸碾、煎煮在內的全套青瓷器。這樣就較為完整地再現了當時文成公主煮茶的情景。
其實唐代宮廷煎茶,多用的是金銀銅器。農天一說,這個我們用不起!他覺得金屬器具並不宜茶,故用青瓷器取而代之,其寓意是一樣的。
其父其母甚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