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茶與節令密不可分,便形成了妙趣橫生的節令茶俗。
汪秀才侃侃而談: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三十晚守歲,一家人圍坐火壠旁,喝茶吃各種糖果糕點,這天晚茶極為豐富,有各種花茶、姜鹽、綠豆、芝麻、黃豆、炒米、花椒加上上等茶葉沖泡茶,往往先敬家中最長者,喝茶時,長輩紛紛給兒孫壓歲錢。
正月初一,是全族互至賀歲,所到各家均要衝泡上等茶、端出果點待客。
正月十五元宵節,亦如大年三十夜一樣,閤家圍坐喝茶賀春。
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節日,均有喝茶慶節之習,特別是中秋節,全家人喝茶賞月,直到深更半夜。
這時,汪秀才講到農天一最為關心之處。
汪秀才講的津津有味:比如,喜慶認親茶:男女訂婚,先是男方到女方家認親,女向男方父母及男友獻茶,男方父母將準備好的彩禮或首飾交給女友,算是認親。以茶為禮稱為三茶六禮,結婚要喝米泡茶。
哭嫁茶歌:女兒出嫁,娘女共唱哭嫁歌,主要內容有端茶歌、獻茶歌、歇茶歌,最後是上轎茶歌由女兒唱:
喝罷紅茶兒要行,兩眼汪汪望雙親。
雙親休把兒來唸,轎門一關兒就行。
上轎茶:女兒出嫁之前喝上轎茶,由家長輩將三親六眷清點坐滿一堂,由新人逐一獻茶,主要是姜鹽、芝麻和加糖茶,茶後均要放一筆錢茶杯中讓新人來取,謂之上轎禮。
上轎時女兒獻上轎茶還要唱:
北山坡,南山坡,家家門口開茶花。
茶花色,爺孃說,爺上縣,撕鞋面。
娘下街,打金簪,金簪銀簪冒打起。婆屋就要娶。
不要娘屋金,不要娘屋銀,只要娘屋一張紅紙貼轎門。
汪秀才大致講完茶禮茶俗後說:“不過,我們有一些茶禮不必過於繁瑣,有三樣即可。”
農天一心領神會。
汪紫薇時不時給農天一添茶倒水,倆人時不時眉來眼去。
今天,農天一可謂滿載而歸。回到家後,他急急忙忙便將汪先生的想法告訴了父母。
農天一說,汪先生暗示不必太繁瑣,有三樣即可。
父母親連忙問:“哪三樣?”
農天一笑著答覆道,一是“定茶”,二是“喜茶”,三是“圓茶”。
農廬和巫青“哦”了一聲,夫妻倆像是舒了一口氣。他倆終於明白了。
農天一解釋道,“定茶”就是定親茶,女方正式確定為男方的未婚妻,“定茶”禮過後,青年男女就可以成雙成對出入了。
“喜茶”就是在結婚儀式上的茶禮。
“圓茶”就是在新人進入洞房後喝的圓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