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是一片掌聲,亦問何題?
吟詩者答道:就以今天納涼為題,《蓮渡庵納涼》,如何?
眾人連連稱道。
談笑間,不覺已到四更,天將曉,眾人與靜慈師太道別,此時,又有一位書生觸景生情,背誦宋朝著名詩人楊萬里《曉出淨慈寺》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位吟詩者因為酷愛楊萬里的詩,時常模仿,人稱“小楊萬里”。其人後來做了湖北竹溪縣的訓導。
聽他這一吟,眾人調笑道:“靜慈師太不是淨慈寺,無窮碧、別樣紅從何而來?”
吟詩者答道:“那是曉出,這是曉別,皆是曉意;這池中荷葉、頭上垂柳,也算無窮碧;剛才那花紅山果,不也是別樣紅嗎?”
眾人又調笑道:“此非西湖也。”
此時正值徐知縣巡更到此,聽見此說,便問其原由,隨即言道:“此池塘但叫西湖無妨”。
眾人皆大笑而去。
於是,西湖一名,便成該池塘的雅號,流傳至今。
農天一從《漢口竹枝詞》的寫法獲得啟示,便自創並吟了一首《沮江竹枝詞》:
今來紅塵又一春,杯有茶香邀眾神。
且看湖柳隨心動,原是風騷思古人。
農天琴稱讚“好詩!”又說,“那叫什麼詩名?”
農天一脫口而出,《思春》可好?
農天琴鼓掌說“好!”隨後笑著說,“哥哥,那再來一首,可否?”
農天一起身度步,眼望遠方,看了看湖中景色如畫,又吟出一首《沮江竹枝詞》:
青山無意入湖中,荷花有心向陽衝。
今人不見古時樂,一湖清水落茶盅。
農天琴連聲說“妙!妙!”又問,“那叫什麼詩名?”
農天一笑道,《兄妹西湖品茶》。
農天琴直呼“好詩名,哥哥真厲害!”
品了茶,吟了詩,遊了西湖,兄妹倆高高興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