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嬅不答反問:“董其昌《畫旨》畫家六法可學了?”
永璉略一思索便道:“畫家六法,已閱‘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
琅嬅點頭道:“山水圖畫尚且需行萬里路才可傳神。治理民生難道不需瞭解情況?你如今無法行萬里路去了解這天下,便只能從這萬卷書中知道各地風情。比如治水,也當了解那個地方的水流走向百姓民生,才能制定最佳方案,不至於讓百姓因旱澇而流離失所。”
永璉問:“所以額娘才讓我閒暇時候便看各地縣誌?戶部經年的文書?還有這些.....”永璉指著琅嬅書架旁為他準備的那個大箱子。箱子裡都是琅嬅這些年讓兄長收集來的各地高門邸報。
琅嬅看著他笑了一下,“是,額娘希望永璉的眼界能更寬一些,這樣將來才能不被底下的人矇蔽。前幾日額娘讓你查算的東西可算清楚了?”
永璉咬了下下唇,他這些日子換牙,門牙那兩顆還沒長回去,下意識的動作之後很快抿了下嘴唇,有些悶悶的道:“算清楚了。”
琅嬅不嚴,看著永璉,永璉道:“崇禎年間,記載人口一千一百五十萬人,耕田七百八十三萬頃。如今,人口一千九百八十餘萬人,耕田不足七百萬頃。額娘?”
琅嬅知道他想說難道如今百姓在大清的治理下竟過得還不如崇禎年間嗎?
永璉自入學之後便備眾人矚目,時常被贊有太子之風,加上他的身份和弘曆的偏愛。他對家國的歸屬感是很強的,他以自己是大清皇子為榮。所以當看見這些資料的時候他先是不信,反覆核查了數日才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
琅嬅不想打擊孩子但也不能總讓他在朝臣和弘曆的影響下沾沾自詡天朝上國,便道:“不到百年的時間,人口增加了八百餘萬,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如今太平了,才能死的人少了,生的人多了。但戰爭之禍從來都不是一時便能恢復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清入關之後,為穩定朝局所行之事,不用額娘說你也是知道的。此後經聖祖爺和先帝兩朝努力才能達到如今的地步。但如今真正太平了嗎?”
琅嬅不再多言這個問題。
拿出一張已經發黃的圖紙鋪在桌上,喊了永璉來看。
永璉驚呼:“紅衣大炮?!額娘你怎麼會有這個?”
琅嬅微笑,“一張舊圖紙罷了。”
琅嬅點了點圖紙下方的紅印,“天啟六年制?!”永璉驚呼。
他趴在桌子上仔細看著那張破舊的圖紙。上個月琅嬅曾讓他去文學館借閱過南懷仁在聖祖年間所設計的幾種型號大炮。
那是當前朝廷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但如今看來居然和百年前的紅衣大炮沒有多少區別。
琅嬅道:“這種武器最早為前朝徐光啟從葡萄牙人手中所購,據傳是英吉利的一艘沉船上所獲。太祖當年就是吃了這個東西的虧,才抱憾離世。
這樣的武器,我們懼於它的威力而不再研究更新。你說當初發明它的國家會不會有一天開著一艘載滿新型大炮的船來到大清?”
永璉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琅嬅,結結巴巴的道:“額...額娘,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皇阿瑪說過我大清四方來朝,盛世......”
看著琅嬅笑而不語的神色,永璉說不下去了。
琅嬅將他拉到身前,摸了摸他的小辮子,輕聲說:“你皇阿瑪從來都沒有出去過,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知道的都是儒生官員想讓他知道的。是他希望知道的。額娘不希望你也變成這樣。永璉,有空去找郎世寧學學畫吧?
不要聽他的吹捧之言,只問問他,他的家鄉是什麼樣的。”
西方的殖民戰爭早已開始,炮火尖刀在不久的將來就給這個東方古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她們已經沒有時間在沉睡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了。
喜歡綜穿之孟婆來碗湯請大家收藏:()綜穿之孟婆來碗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