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拍完“爺爺”病逝的這一段鏡頭,郝歡眼眶溼潤了,他輕出一口氣,說著:“好,可以了!這一段拍完了。”
二老的演技,郝歡沒法評價,甚至說是沒有資格評價。
因為他們不像是在演戲,而是表達出了他們的真實情感。
或許,這個故事對他們而言特能感同身受吧?
從中午,拍到日落。
從“爺爺”病逝,拍到“奶奶”抑鬱而終,這期間,郝歡並沒有直白地拍出二老傳遞出來的愛情,但故事裡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動作,都傳遞著那相互攙扶,相濡以沫了幾十年的夫妻感情。
短片拍完後。
剩下的就是進行短片的後期製作了,郝歡不知道這個故事到底算不算是符合了本次【自編自導】的課題?
系統的評判標準他是不清楚的,如果按照他的標準,那麼這個故事就已經很符合課題要求了。
愛情故事,不一定是秀恩愛,撒狗糧。那種本能的關心,下意識的呵護,與子攜手,白頭到老的日常,也是愛情的象徵。
而悽美的解釋,是淒涼而又美麗的意思,這個“悽”字,更是帶有哀傷、悲苦的意味。
郝歡覺得,他爺爺奶奶之間的愛情是令人羨慕的,是很美好的。而奶奶因為思念病逝的爺爺,一年後抑鬱而終,則是淒涼的,哀傷的一種故事體現。
結束完短片的拍攝後,郝歡前往租借攝影機的公司進行短片的後期製作。
鏡頭剪輯,畫面渲染……
郝歡依然沒有進行太過繁瑣的後期處理,短片也不需要後期配音,而是用了拍攝時的原音。
當短片成功製作完成後,郝歡遞交了本次【自導自演】的功課。
系統提示音響起:
“本次【自編自導】訓練結束!”
綜合評分:86
編劇評分:90
導演評分:82
系統點評:故事劇情符合課題要求,編劇能力進步明顯。該短片故事透過女主人公面對老伴重病在床時的一系列描述,反映出了男女主人公相濡多年,不離不棄的樸素卻又令人羨慕的真摯愛情。故事的最後,女主人公因老伴的去世而抑鬱成疾,化蝶而去的悽美鏡頭是故事中最為點題的一個亮點……
這一次,系統的點評很長。故事本身獲得了系統的好評,短片的拍攝由於只花了一臺攝影機,以及沒有團隊參與制作,所以短片的質量難免有點扣分。
這正是為什麼編劇評分高達90,導演評分卻只有82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