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月白之下,眾人見那名老人身形猶如見鬼神。
秋風中,老劍修就像融入了一道光,雙指併攏遙遙一指,指尖隱隱閃爍如有一道光芒吞吐。
這雙指的一道光似乎蘊含無比深寒的一劍,瞬息之間便以到了富家翁跟前。
彷佛月下的這一劍跨過了光陰,出劍快得令人窒息。
面對咫尺之間的一劍,富家翁神色一凝,無比的慎重,只是眼中卻是光芒乍現,炙熱無比。
五境大修士之間的戰鬥,往往不僅是個人修為之間的碰撞,還涉及天地元氣的運用。
只不過這座城裡無法調動足夠造成威脅的天地元氣,是以很難有驚世駭俗的大動靜。
但是這種問題對於劍修來講,則根本不是難事。反而能夠因為缺少了天地元氣這一層因素,更能夠直接的在微末之間較量劍道的高低,以及‘意氣’的精純。
當今的天下,佔據大部分氣數的劍道,早已獨領風騷一個時代。
因為繁榮,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許多流派,以及對劍道一途的各種意見相左的分歧。
其中最為久遠和激烈的爭端,當屬“意氣之爭”。
在修行一途之上,永遠也無法繞過‘意’和‘氣’。
在四境取真境之中,就得先做到真氣的轉變,然後才是真意的感悟。有許多人往往因為天資愚鈍,無法做到感悟‘真意’,所以才有了靠著苦熬打磨,只做到踏足半步四境的真氣境。
而四境之中,其實真氣仍算不得‘取真’二字的精髓,唯有真意二字才能貫徹。
在這天地之間,萬物皆有其靈性,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如此,取真便是能夠以感悟到的‘真意’,觸碰天地萬物之靈的手段,是修行者連結天地橋樑的基礎,尤為重要。
真意領悟的深淺,就關乎能調動多少天地元氣的根本,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五境大修士能夠瞬息之間做到方圓百丈天地之威,而有些只能小範圍搬動。
就是因為取真的‘真意’之重要,在劍道一途之上,就有了劍氣與劍意的說法。
從而有了大多劍修都只修一劍劍氣之綿長,劍氣威力之浩瀚而強大,不去注重劍意高深,觸碰天地劍道的奧妙。
又因為四境取真境的‘真’會因每個人領悟的不同,而導致有前後之分,雖然兩者都不可缺其一,但卻有了主次輕重。
劍道的兩個流派之間,也有人重意輕氣主修劍意,養劍氣次之。
兩者之間的較量五年古往今來,一直不曾斷絕,甚至因一直分不出高下。而這種兩派之爭之後,又因為那名劍首江月樓的出現,那一劍劍氣劍意造就的‘劍氣樓’事件之後,兩派劍修的爭鬥就尤如被點亮了炸藥桶徹底的爆發,近數十年來兩派劍修但凡見面,大多如同‘宿命’,分出個高下。
天下間也就有了十年一小比的宗門劍會,三十年一大比的天下劍會。
如今這老劍修與富家翁,便是如此。
一人枯坐一個甲子的劍意感悟,畢生心血都在劍意越走愈遠,甚至不惜修成偏向劍意的某些涉及神魂極致的‘劍魂道’。
另一人走南闖北積攢大半輩子的劍氣,有著難想象的渾厚深重,一氣之長不徹底放開手腳,根本難以估量。
在老劍修洶湧劍意之中,天色似乎被‘意’所灌注,一劍光寒鬼神哭。
在如此威勢下,富家翁懷中劍匣似有所感,匣中劍氣嗡鳴不止,肥胖寬厚的肉掌再也無法壓制一直隱而不發的匣中劍,如決堤洪流,又如潛龍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