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人員確實不一樣,徐子陵對飛機的瞭解,只限於認識型號,普通的效能引數。老白就不一樣了,每到一架飛機,他都能準確的說出它的任何一項引數,直升機更甚,只要是他開過的,每一架都能精確到什麼溫度,載多少人,每一百公里耗費多少油,耗油量零點幾公升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詳細介紹完每一架飛機,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徐子陵也心滿意足了,和楊凱明、李成告別了老白,離開了飛行大隊。
楊凱明和李成一下午都覺得徐子陵有點異常,平時沒見他這麼關心飛機啊,今天怎麼一下變得這麼熱情了?回去的路上,李成趁徐子陵不注意,朝楊凱明使了個眼色,意思讓楊凱明問一問。
楊凱明看著李成,點了點頭。側過頭來問旁邊一副心事重重的徐子陵:“子陵,今天又像到什麼好主意了?看你突然對飛機一下子這麼熱情了。”
徐子陵正在和腦海裡面的獅子在交流,聽到楊凱明的問題,愣了愣才回答:“嗯,是想到了點東西。要回去好好想想。”
倆個人看到徐子陵的走神,只當他心裡在考慮問題,也沒多想,“那你說說看,你又想到了什麼好東西。”李成開口問他。
有了楊凱明的問題,徐子陵就停止了和獅子交流,一邊放慢了腳步,跟兩人說道:“你們也知道,我們國家的飛機,發動機是硬傷。但是發動機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材料,設計和製造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你們也知道,我對材料方面比較熟悉,所以想弄個發動機來看看。這只是我的想法,還要回去好好考慮一下。”
楊凱明和李成看著徐子陵這麼熱心飛機,還以為他最多改裝一下飛機上面的航炮,機槍之類的,沒想到他是要弄發動機,一時間都有些懵。西方國家的戰鬥機都到了第五代,而我國還在弄三代半。
這裡面的原因當然很多,八十年代初,我們國家剛剛結束了十年浩劫,很多的技術、人才流失,很多相關機構也被毀壞,技術力量與西方國家一些拉開了距離。雖然說這個時候,也是我國和西方國家關係最好的時候,也可以從西方國家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但無奈當時我們國家的國力實在太弱了,就是引進了技術也是吃不下來。
等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隨著改革開放,國力不斷增強,此時西方國家已經對我們國家進行了技術封鎖,一切就只能靠自己國家了,又加上了其他種種原因,國家對航空發動機方面的投入不夠,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不但沒有減小,反而有一定的增大。
等到了21世紀,國家也因為經濟的騰飛,加大了對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投入,我國在這方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突飛猛進,才慢慢的和西方國家拉近了一些距離。但是此時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直到現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發展了幾十年,其中的艱辛自然不言而喻,但最終的結果還相差著一代半,何不讓人痛心疾首。
楊凱明和李成,真是沒有想到,徐子陵一下子會有這麼震撼的想法,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話確實是沒錯,致使我們國家的發動機落後西方國家的,主要就是材料。材料達不到工作的要求,知道怎麼做也是白搭。一旦徐子陵的想法實現了,對於航空發動機領域來說,將會發生一副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材料應用方面,兩個人都承認徐子陵有著普通人不相及的本事,其他的事情不要管,只要他造出材料就行。設計,製造那些事情,會做的大有人在。這樣一想,確實是有成功的可能。於是倆個人都興奮了,楊凱明第一想到的是趕緊告訴楊海生,於是拉著李成,隨意跟徐子陵說了幾句,就跑了。
徐子陵也是一直想著,獅子剛剛給他看了一半的一個直升機的最佳化圖紙,於是就含糊的應了。等楊凱明他們走開,也沒注意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間。
楊凱明拉著李成也是一路跑回了他自己的房間,關好了門。李成一路被他拉了過來,一直都莫名其妙的,還以為楊凱明要跟他說什麼話,看到楊凱明關了門,甩開了抓住他的手,揉了揉,“拉著我來幹嘛?”
楊凱明被李成甩開了手,看著李成的怪摸樣,奇怪的道:“我拉著你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