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又囑咐把城裡鋪子暫時關了,將管鋪子的人,放心的就帶去新織坊,不放心的就送去東河灘幫忙接應,以後暫時以往下頭衛城縣鄉送貨為主,熬個一年半載應該就不成問題了。
信立馬發了出去,而就在白露收到這訊息時,遠在京城的高鶴也早就知道了。
他知道因為後宮,朝堂上必然會有紛爭,費那麼大勁兒挑撥,就是為了讓鎮國公跟左丞兩敗俱傷。
早在高鵠開恩科時,高鶴就借鄉紳名義,資助收買了一堆寒門學子,目前都進了朝廷。
少部分被分別被右丞左丞拉攏了過去,大多數則保持中立,但這些人初出茅廬,又沒什麼背景,職位都不高,所以如果左丞鎮國公中任何一方倒了,那就能空出一大堆位置。
可沒想到,左丞比他想象的還沉不住氣,或者,更加妄自尊大,竟然敢把手伸到西北去。
不過想想也正常,京城的兵權被蔡家把控,皇帝又盯著他,所以西北就是個機會。
高鶴都不用想就能猜到左丞會做什麼,無非是聽話就拉攏,不聽話就除掉,可是憑蕭統的脾氣,高鶴知道根本不會成功,反而非常感謝左丞,把人硬推給他了。
想到這,他立馬給慶陽,還有留在西京的人手皆發去了指令,尤其是小梅,該是他們出手的時候了。
再說京城這邊,因為蔡貴妃的事情,高鵠等於賣了個體面給鎮國公,那後者就得投桃報李。
於是高鵠便提拔右丞舉薦的人進了兵部,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黃忠,品級不僅沒升反而降了,但好歹安插了人進去。
兵部的尚書跟左右侍郎,皆是鎮國公的人,其餘一些輔官自然以他們馬首是瞻,黃忠認了個郎中,另外還有好幾個郎中、員外郎都是五品。
鎮國公年輕時多在軍中,年紀大後被卸權圈在京中待了十幾年,要不是當時汪貴妃犯上作亂,他也不會再被重用。
所以雖然實際兵權在他手裡,但作為軍權在朝中的排程機構兵部,他只把持了頂端,在他看來,重要的是實際帶兵,這種排程,一旦到關鍵時候,聽不聽在於率兵的統領了。
於是五品以下的官員背景多為中立,除了左丞的人需要忌憚,其他人想進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也沒有說話權,誰愛進誰進。
右丞給他的任務,就是拉攏這些人。
黃忠就想到了裴潾喜歡的那家暗門子。
要女人有女人,要小倌有小倌,要更刺激的也有,五石散賭博,總之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陸陸續續帶了幾個人進去,果然關系進了好多層,其實右丞目前倒不想得罪鎮國公,反而想聯盟,必經蔡家是公爵,為武將,他出身清流,乃文官,沒必要敵對。
不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高鶴透過各種渠道把蔡家跟李家結盟的訊息透露給了右丞,後者就明白,如果這時候他提出跟蔡家結盟,雖然對方肯定會同意,但他能獲得的利益就沒那麼多了。
所以他總得拿點資本在手,才好在談判時獲取更多的利益。
黃忠的法子,自然是高鶴透過香玉吹的枕頭風,等黃忠把人一一帶過去,高鶴就讓郭勃不僅暗地裡竊聽訊息,還要收集他們的把柄。
這般下來,朝堂反而暫時陷入了一種平衡的狀態,可後宮就不太平了,皇後要養身,蔡貴妃還在禁足,名目上只剩下李嬪和韓嬪。
這兩個雖然不足為患,但若是搶先誕下皇子,總是個障礙,於是就在左丞、蔡家都頗為焦灼時,右丞忽然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選秀。
皇帝想了想,批準了。
於是各大官宦人家開始躍躍欲試,這裡頭右丞自然不敢下乘。
這裡頭還有黃忠的原因,他待了將近兩個月,並沒有獲得很有用的訊息,右丞頗為不滿,黃忠怕好不容易越過岳丈得來的重用被廢棄,便提了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