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來,和阿音一起騎車去村委逛一圈,之後要不就是蹬著腳踏車巡視盤鰲鄉,要不就是去三臺觀那裡找老道學兩招劍術。
老道的劍術都是陰狠絕辣的對手功夫,根本就不是什麼老頭老太太們的養生娛樂專案,以後誰再跟李君閣說什麼內家功夫講究個中正沖和李君閣絕對噴他一臉!
不管是育爺爺還是石鶴老頭老頭,出手就是要人命的招數!
嚇得李君閣趕緊訂購了幾套防護服,外加面罩竹劍,這才敢和小藥師一起練。
套路裡邊的招式是有,不過都是散的,每招都有實際的對戰效果。《蜀山》裡邊育爺爺設計的那些華麗招式原來都是哄鬼,真到對殺的時候,就是一兩下的事情。
按石鶴老頭的說法,高手過招,就是電光火石,一招過後高下立判,該死的死該活的活。
李君閣就想不明白了,按道理講匹夫忘命一擊,十次裡邊總該有一兩次奏效吧?可他跟小藥師都練了半個多月了,對上石鶴老頭還是送菜的份。
一般情況就是兩人齊上,然後石鶴透過撤步或者騰挪三兩下將三人位置變成直線,然後就是一對一的局面,然後嗒,嗒嗒,搞定。
一招鮮吃遍天,李君閣和小藥師明明知道是怎麼回事,可就是逃不開被戲耍的命。
李君閣氣不過,跑到山上把這事情告訴了育爺爺,育爺爺哈哈大笑:“你不是習練了五通拳嗎?其實除了內外五通,我覺得還要加上形勢侯時運。”
“形為周圍環境,可資利用的東西;勢為地勢高下,氣勢強弱;候為春夏秋冬,陰晴雨雪;時為晨昏日夜,日月方位;運為身體狀態,蔔佔吉兇。五通拳經加上這五通,才堪稱大成。說白了一句話,你們功夫不到。”
“你和小藥師對上石鶴為什麼會出現這狀況?就是你們進攻時眼裡都只有石鶴,卻忘記了形勢之變,石鶴輕輕鬆鬆將形勢導向了對他有利的局面,然後舉手破之。”
說完笑道:“這個也不是沒有速成之法,週末你來,帶上小藥師,我們就不在壩子裡練推手了,去坡上林子裡。在那個地方,你想不留意形勢都不行,逼著你得會!”
於是有時間李君閣就拉著小藥師來苗寨找育爺爺,接下來兩人便成了苗漢兩位內家高手的比武道具。
一個出題一個解釦,兩個老的倒是玩得興高采烈,只把小藥師和李君閣累得夠嗆。
剩下的時間裡,李君閣也沒閑著,作為李家溝集團首席文化官,他決心要給李家溝表演團隊精心打造一款節目,能夠推上正經舞臺的節目。
簡單的民俗表演,熱鬧歸熱鬧,可還是顯得過於簡單粗糙,難登大雅之堂。
盤鰲鄉那邊影視基地已經建設完工,李君閣準備在其周邊繼續打造文化産業,在古建群和規劃的大湖邊上,修建一個電影放映廳和歌舞劇場。
這就需要一出大戲壓軸,類似桂林的《劉三姐》,類似宋城的《梁祝》,長演不衰那種。
表演素材很多,不過要達到視覺效果和心靈震撼,就必須安排一個故事將這些素材串聯起來,再結合聲光背景特效,這才是舞臺大劇的腔調。
不過這日子過得可真是舒心,三年奮鬥,李君閣可以說每天腦子裡都在走馬燈一般過著事情,現在終於有了點慢生活的影子了。
晚上吃過飯,李君閣牽著阿音在院子裡散一會步,然後兩人回到樓上,阿音有時會吹吹笛子,彈彈古琴,追追劇,李君閣則在書桌上敲鍵盤寫文案,琢磨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