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隨身帶著未來空間免費閱讀> 第301章 國産航母下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1章 國産航母下水 (2 / 2)

第三,滑躍式起飛要求戰機起飛伊始就必須採用全力沖刺方式飛行,而這嚴重損耗戰機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減少其飛行時間,使維修保養乃至更換新發動機成為一大負擔。

彈射式航母卻沒有這種麻煩,在一般情況下,不管風向如何,都可彈射飛機。

第四,滑躍式起飛作戰效能差。

滑躍式起飛的戰機必須有至少1分鐘預熱時間,這使得的戰機起飛速度慢,效率只有彈射式航母的三分之一。

另外,滑躍式航母由於滑躍甲板只能設在艦艏,所以只有一到兩條起飛跑道,相比之下,彈射式航母沒有這個限制。

第五也就是最大的缺陷,滑躍式航母不能起飛大型固定翼預警機、大型電子戰機和大型運輸機等,只能使用預警直升機,這對高空和遠距離作戰能力的影響極大。

所以,新華國自行建造的航母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滑躍式甲板,而是採用彈射起飛方式。

現今的彈射器有兩種,除了利堅國獨自掌握的蒸汽彈射器外,還有代表最新科技的電磁彈射器。

與傳統的蒸汽式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執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好處,比蒸汽彈射系統減輕50的重量、65的容積和30%的人力,這將更有利於艦面佈置,並使飛行甲板設施的總重減少約1000噸以上。

利堅國最新下水的兩艘“福特”級航母已經裝備了這種電磁彈射器。

新華國也曾想研製蒸汽彈射器技術,只是沒有相應的技術積累,很多技術問題都沒有解決,當2011年國産航母提上日程時,果斷放棄了蒸汽彈射器。

放棄的原因有二,首先,蒸汽彈射器技術雖然並不複雜,但在功率和小型化上面卻困難重重,只有利堅國獨自掌握並運用在了航母上,就連前蘇聯也沒能研製出蒸汽彈射器。

第二,相比電磁彈射器,蒸汽彈射器缺陷太多,就算蒸汽彈射器研製出來了,也面臨著問世即落後的尷尬局面,只有重點研製電磁彈射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華國緊隨利堅國之後,大力研究電磁彈射器,並取得了許多成就,但這個過程並不十分順利,國産航母從九十年代就開始技術儲備,直到2012年才開工,今年才下水,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等待電磁彈射器。

好在最後關頭,研究電磁彈射器的小組立了大功,攻克了最後幾道難關,將電磁彈射器裝上了國産航母,成為世界上第二研製電磁彈射器成功並投入使用的國家。

在航母艦載武器上,有海紅旗遠端艦對空導彈、p0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誘餌彈發射裝置和魚雷誘餌系統等防禦系統。

“天京”號航母在這方面也綜合了利堅國和羅剎國的優點,既沒有像羅剎國那樣將大量重型反艦導彈和遠端艦空導彈都搬上航母,影響了艦載機的發揮。

也沒有像利堅國那樣不重視航母防空,只裝備少量的防禦自衛武器,數次被敵國的軍用飛行器突破航母編隊的重重防線,成功從超低空飛躍利堅國航母的正上空。

艦載機方面,採用的是殲15,也就是蘇33艦載機的國産型。

因為航母建造時,尚不能確定殲20和殲的尺寸,設計好了飛行甲板的佈置方式與機庫的具體尺寸。

別說殲20和殲31此時還沒有完全量産,即使已經量産了,也需要大改才能採用,包括與“天京”號同時開工,並將在數月後下水的另一艘“天京”級航母也是如此。

相比“遼寧”號航母,因取消了大型反艦導彈發射單元,增大了甲板下的機庫面積,艦載戰機的數量達到了38架,在高強度作戰模式下,能在飛行甲板上繫留14架戰鬥機,使載機規模擴大到52架,足以應付高強度作戰行動。

從打擊能力上看,國産航母遠遠超過了“遼寧”號,也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天竺國的最新航母,僅次於利堅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與“福特”級。

最值得一提的是,“天京”號航母裝備了4架國産jzy01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這種飛機採用了運7飛機的前機身,但安裝了翼展更大的新的機翼,和運95100軸馬力的j6c渦槳發動機,動力更強,效能已經接近利堅國e2“鷹眼”預警機。

該機能為新華國航母艦隊提供空中預警,並對艦載機作戰提供遠距資訊支援,還將具備很強的電子戰能力。

另外,航母上還配備了十多架海直8、海直9反潛多用途直升機,以及其它用途的飛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