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2章 宿營地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行經過一片竹林時,隊伍休息了一下,葉泉讓眾人找找有沒有剛出土的竹筍。

竹筍號稱素中第一鮮,各地的人都喜歡吃,特別是南方,出産多,各種做法也多,可以搭配許多食材。

陳浩有些奇怪:“秋天也有竹筍嗎?”

葉泉道:“哪你認為什麼時候才有?”

“不是春天才有竹筍嗎?”

不至陳浩,還有廖小蕾等人似乎也是這麼認為的。

葉泉解釋道:“竹筍分春筍、夏筍、秋筍和冬筍,當然春筍最多,秋天也出筍有麻竹、綠竹和苗竹等,這片竹林裡就有麻竹。”

麻竹筍又叫甜竹筍,南越嶺的麻竹一般在七月至十一月出筍,溫度越高長得快,最大的能達到二三十斤重,僅次於巨龍竹筍,麻竹筍個子雖大,但味道在竹筍家族中卻是名列前茅,具有鮮嫩甘甜,清脆爽口的特點。

而且竹筍是一種極為講究環境的植物,同一個品種竹筍,因所處地理環境氣候、土壤上的不同,在味道上有極大的差別,像桃源村不少人屋前舍後都種了竹子,其中出土的竹筍,沒有任何人去吃,不是捨不得吃,而是味道不好,就連村子後面竹山上的竹筍也很少有人去吃,想吃的話,也會去深山老林裡挖,味道更甜、更脆。

大型的竹筍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的話,沒出土的竹筍味道才是最好的,只是沒出土的竹筍還在地面下,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當然,像葉泉這樣擁有精神念力這個作弊器的怪胎例外。

這片麻竹林面積不小,九人展開地毯式搜尋,還真找到了十多二十根,其中葉泉透過念力搜尋,找到五根沒出土的竹筍。

最讓葉泉驚喜的是,他居然一叢枯竹旁邊找到了一些竹蓀!

竹蓀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後”之譽。

因為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又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等。

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鬱,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在市面上價格等同黃金。

竹蓀還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被食客們奉為上品珍餚。

韓月盈經過這段時間,已經與眾人熟識了不少,性子開朗活潑了許多,笑道:“別忙著採,先拍照,回去後也好顯擺一下。”

等拍完了照,葉泉小心地將十多株竹蓀採了,又選了八根沒出土或剛剛破土的竹筍,用折疊鏟挖了出來。

眾人見葉泉隨便找了個地方,用鐵鏟挖了幾下,一根竹筍便出土了,不由驚奇,忙問竅門。

葉泉自己也不懂,好在他聽一些老人說過,如何根據竹枝的走向和竹葉的多寡,來判斷出竹筍的位置。

不過,理論是理論,沒有十年以上找竹筍的經驗,聽了這些也沒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