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泉在用完購買回來的種子後,便嘗試著種植空間裡出産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他已經發現,空間裡面出産的種子要比外界的種子,不管是品質還是産量都要好得多。
現在,除了是空間沒有的品種,他已經不再花錢買種,但到了外界,還能不能保持這種特性,葉泉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便想在自己家的菜園裡先嘗試一下。
九月已經入秋,能種蔬菜並不多,葉泉只整理了四分之一的菜園,分成一塊塊,種了一些大蒜、香菜、韭菜、香蔥、生菜、捲心菜、胡蘿蔔、白蘿蔔和大白菜等。
集資的事自然由村幹部去負責,葉泉只管掏錢,他給溫室大棚建設公司打去了電話,讓對方派人過來修建大棚。
葉泉將蔬菜的種植基地選在了老廟丘,那裡離村落並不遠,只有三四裡遠,因以前有一座土地廟而得名,面積加起來差不多有上百畝,最重要的離水源近,有一條從竹山無底潭流過來的小河,水質極佳,可以用來給蔬菜澆水。
桃源村水田少,在以前顯得十分寶貴,計劃生育很嚴格的時候,超生的人口是不能分田的,但旱地卻多得不要錢。
像葉泉家的旱地有六七塊,只是面積有大有小,距離有遠有近,除了老廟丘有八畝旱地,其它距離較的旱地葉明昌都種上了杉樹。
這些杉樹最久的已經種了三十年,最少的也有十二年,都已經成材了,葉明昌去年回老家過年時,就賣過一批,價錢不低。
葉泉打算在老廟丘比較平坦的旱地上建設大棚,另外的八十多畝山坡地則圍成一個果園。
這裡土地分屬村裡的七八戶人家,葉泉根據具體情況,定下了一年一畝600到800元的高額租金,跟農戶簽定了二十年的協議。
當場支付了前三年的租金,拿到了協議後,葉泉讓葉新龍去買了一批水泥、沙石和磚頭等建築材料,又讓葉明誠從村子裡請人來做工,在基地旁邊修建一座樓房,用來住人和辦公,其它像平地、開溝、修通一條連線種植基地的水泥路等事情也要人來做。
等基地建成後,葉泉還打算建造一個冷庫,用來存放蔬菜,但現在沒有通橋,加上離蔬菜出産還要一段時間,只能押後再說。
在桃源村,大家都沾親帶故,有事請人幫一兩天的忙,有酒有肉招待就行了,超過兩天以上,自然要拿工錢,一般男人幹體力活一天要七八十元左右,女人則是四五十元,主人還要包一到兩餐。
因為葉泉是一人在家,不包三餐,所以將工錢定為一百二十元一天,本來葉泉想開更高的工錢,還是葉明誠把他勸說住了,認為工錢太高會引起一些紛爭,而且不出遠門一個月就能賺三千多元,即使吃自己的,也賺大了。
兩家店加上供應逸華齋,葉泉現在每天平均的淨收入超過了兩萬,一個月就是六七十萬,可以說,他只要不亂來,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花錢了,能在老家當個散財童子,幫幫鄉親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葉泉不可能直接塞錢,只能用做工和帶動大家種植等方法,讓大家的錢包越來越鼓。
桃源村的人先是聽說葉泉成了大老闆,捐了一百五十萬用來修路架橋,然後要在村裡建設一個種植基地,請人做工,開出的工錢有一百塊一天!
剛過中秋節的農村,要幹的農活不少,像花生、紅薯和玉米等作物差不多都已經成熟了,柑桔、雪梨之類的水果也要開始採摘,還要播種麥子、白菜、蘿蔔和萵筍等。
但一百二十塊一天的工錢,在平江鄉就是大師傅都不一定能要到,更何況是小工,能擠出空閑的人都出動了,紛紛找上了葉泉。
葉泉把這些事情都推給了葉明誠,而且讓葉明誠縮短每天的工時,多請一些人,特別是家中有困難的,但每一戶只能有一個,這樣能幫到更多的人,好在事情不少,村中有空閑的青壯年幾乎都有份,還有不少婦女也在其中,她們是八十元一天,同樣比以前的行情高了三四十元。
桃源村只有一百多戶,而葉泉請的人超過了四十個,除了一些沒有空閑時間的,其他的每一戶幾乎都有一個,算得上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