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八百六十六章拋灑才氣
兩位部長說道:“這是應該的,按道理思遠先生應該在首都由國家安排待遇才對,不過子承父志,一如既往的高風亮節,我們都是很欽佩的,要是這樣的大事還不來看望,那就是我們的不是了。”
老伯連聲說道:“不敢不敢,那我們進祠堂敘話,思成思齊,你們幫我招呼鄉親們。”
將一行人讓進祠堂,劉部長看著古老的祠堂,說道:“兩位還住在宗祠裡啊?生活上會不會有所不便?”
老伯笑道:“住在這裡才舒服,寬敞明亮古色古香,皮娃也給居住區,教學區做了相應的改造,跟住別墅也差不多的。”
劉部長說道:“那就好那就好。”
等到眾人坐下,這待客區其實也是工作區,牆上全是書架,各種資料書籍堆得滿滿當當,桌上全是稿件,開啟的書本,還有一些圖表,膝上型電腦也還開著。
馬部長問道:“業精於勤啊,看這樣子二老在今天都還工作過?”
老伯笑道:“這是老習慣了,我們李家就沒有過生辰的傳統,在國外我就過得更簡單了。鄉親的熱情難卻,其實都是他們在操持,我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敲點字,這就是興趣愛好。”
劉部長說道:“我這次是代表文化部來的,文化部六個一工程,蜀州省的工作很突出,然後這突出的工作竟然都跟一個地方有關系,這就更神奇了。”
“於是部裡派我過來考察,在蠻州聽取了羅書記的彙報,才知道這成績不是一時的異軍突起。李家溝的文化傳承從來沒有斷絕過,《瓊林別藻》的出版,可以說在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啟蒙方面,有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兩位的工作可謂是功不可沒。”
馬部長也笑道:“不光是對青少年,對我們教育界廣大的教師也是深有啟發,很多學校語文老師都將《瓊林別藻》列入了暑期必讀書目向學生們推薦。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才是國學入門的最佳手段,都是成系統的小知識點串聯,一點也不枯燥,生動有趣,學生們樂在其中。”
四爺爺說道:“這其實不是新型教學方式,這是中國古代家學的教育方式。《東坡志林》,《後山叢談》,很多古人筆記裡邊記載父子相傳的時候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的。”
“父親斜倚榻上,聽兒子讀書。讀到某個知識點上,父親就讓他們停下,然後開始展開闡述,或者讓孩子們辯論。這既是一個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是一個對自己的鞏固過程,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
馬部長說道:“原來‘家學淵源’,說的是這個。”
這時候煥邦叔進來了:“壽星公,可以開席了。”
老伯說道:“那就敢情各位,給老夫站個臺,壯個膽,做一次觀禮嘉賓如何?”
眾人都笑著點頭,一起來到祠堂大門口站定。
儀式非常簡單,就見煥邦叔拿出一張紅紙,上面寫的是壽詞。
煥邦叔喜滋滋地朗聲念道:
“柳翠千縧,蓮紅百本。
餘年始樂,上壽希尊。
賢正惟琪,百年德象;
文明有道,萬載馨椿。
古稀增五籌,南山勁節猶稱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