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婚禮都是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和良子嬸跟篾匠叔那場類似,這就成了春節前來李家溝旅遊的遊客們獲得的意外彩蛋。
這麼熱鬧喜慶傳統典雅的婚禮,外面能見著的地方幾乎沒有,結果圍觀洞房的人群裡,遊客反而佔了一多半。
不過來的都是客,那就一樣的規矩,不管南腔北調,只要你能說得出四言八句,就有拿煙果糖茶的資格,不然就只能在一邊起鬨幫腔看熱鬧。
這一通鬧一直鬧到半夜,人群才各自散去。
然後各家年前的準備這就忙起來了。
家家燻臘肉,晚上火煙肉的豬兒粑大蒸籠蒸出來,對遊客們來說,又是一場新奇的體驗,好些帶著娃子來的,娃子們這就快樂瘋了。
李君閣的點子,趙華強和蘇冠海的研發,一個小遊戲,《蜀山尋寶》隆重推出。
自打從五溪二號上船開始,船頭上就有一個手機二維碼,掃碼就可以下載這個小遊戲,然後遊客開啟遊戲,遊戲會呼叫攝像頭,遊客拿著手機就可以在盤鰲鄉李家溝苗寨玩尋寶遊戲了。
都是取的《蜀山問情記》裡的原景,比如遊客找到了蜀山掌門書房的拍攝地,舉著手機進去,手機鏡頭中的牆上就會憑空多出來一個問號。
點選螢幕上的問號問題就來了,問蜀山掌門書房當時劇中這裡掛著的是什麼,是葫蘆,鬥笠,還是劍?
問題都很簡單,即使沒有看過蜀山,也能瞎猜個八九不離十。
遊客選擇回答後,不管對錯答案都會出來,然後遊客根據對錯會得到些靈丹法器之類的小寶物。
離開李家溝的時候,遊客可以將自己在各處收集的這些小寶物折算成積分,到遊客中心換成秋丫頭設計的竹畫書簽,女紅零錢袋之類的小禮品。
這遊戲一推出立刻就大受好評,尤其是蜀山粉們,完全找到了戲裡戲外時空交錯的感覺,同時也如同重溫了一遍電視劇細節,彷彿真在劇中的蜀山裡尋寶一般,遊戲體驗槓槓的。
即使是沒看過蜀山的少數派,也經不住那些精美小禮品的誘惑,關鍵是這部分小禮品雖然和能花錢買到的那些其實也差不多,但是每一樣都存在細微的區別,一眼能看出其特殊性。
人心就是這樣,你能買到的人家也可以買到,人家找到的你卻買不來,這就不開心了,我也要下一個app!我也要尋寶!
然後遊戲背後龐大的客戶分析系統就開始運作了,結合定位和手機號,論壇資訊,客房預定資料,客人是否李家溝網站的註冊使用者,平常喜歡訪問哪些板塊,是自駕還是坐車,來時的日期,他們的性別,年齡,伴侶成分是夫妻,情侶,還是朋友,到李家溝選擇住在民宿,遊客中心,還是苗寨,對這幾處評價如何,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喜歡在哪裡玩,都幹了什麼,吃了什麼,花了多長時間,結合交易記錄還能分析愛好是啥,消費水平如何……所有這些,全都被記錄了下來開始畫像分析。
可能客戶自己都想象不出來,自己在李家溝幾天的遊玩,被系統分解成好幾萬份或獨立或關聯的性格標簽,等以後新遊客到來的時候,系統會給他們標上新的性格標簽,然後根據以往遊客標簽的分析結果,自動計算出新到遊客預計最滿意的線路安排,活動安排,住宿安排,飲食安排,採購指南……
李家溝集團,要做到比遊客自己還瞭解他們自己,這是李君閣對趙華強蘇冠海提出的理論設想和奮鬥目標。
不過系統現在還處在樣本採集階段,離資料探勘和分析時日尚早,樣本不夠豐富,得到的結果偏差就會很大,暫時不存在實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