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閣將魚鈎的外邊土層颳去,一枚鋼質魚鈎就呈現在了掌心裡。
拿手試了試,魚鈎除了堅硬之外,還有一定彈性,這是因為魚鈎中心的鐵芯還沒有被完全滲透,因而保持了一定的彈力。
這樣反而更加合用,千年前古人的技法,當真是妙到毫巔。
想到小湖裡的那種帶果香的美味魚類,李君閣口水都快下來了。
這魚跟軍魚習性類似,喜歡追擊掉落在湖面的小蟲,李君閣在湖邊挑水的時候見到過好幾次,已經惦記很久了。
先將魚鈎綁到魚線上,線朝著鈎子一面,免得鈎柄把麻線磨斷。
然後找來幾根雞毛,取底部帶絨帶羽的部位刮削下一些來,那細線繞到鈎柄上,做成了一個雞毛擬餌。
這時候阿音起來了,李君閣將魚竿藏到背後,單手拿起扁擔水桶,對阿音說道:“阿音,我去挑水取木薯,你下午看整理一下我們跑山要用到啥,幹糧水壺,鹽,鍋子,碗勺,我們就當去野營玩!”
阿音撲哧一聲笑了:“想去釣魚就去唄,找什麼藉口!你都辛苦這麼久了,難得雨後天晴,是釣魚的好天氣,放鬆一下正好!”
李君閣瞠目結舌:“你怎麼知道我要釣魚?”
阿音說道:“你在外面叮叮當當的,我都看了好幾次了,你太專心了都沒注意到。”
李君閣嘿嘿傻笑,從牆上取下魚簍和早已編織好的抄網,說道:“湖裡的那種果味魚味道太好了,爭取去給新抄網開個張!今天要是能弄到一條,晚上我們吃蒸魚!”
來到水邊,李君閣開始觀察地形。
看了幾處都不合適,還是去進水口。
進水口那裡有流水,可以擬餌釣和刷灘釣相結合。
來到進水口,接好抄網,李君閣從兜裡取出一截縱剖開一半的蘆葦杆,在水裡弄濕,先放出去一米半的線,將葦杆卡線上上,然後順著溪流放線。
右手控制盤子,左手抽線,然後輕輕的放出去。
水流對雞毛鈎和葦杆産生推力,兩者在水面上越漂越遠。
漂出十來米,李君閣右手卡著線盤,左手開始輕輕抽動釣線,遠處的雞毛鈎一頓一頓,彷彿掉在水面的飛蟲,正在那裡撲扇掙紮。
逗弄了幾下,李君閣將線收回幾圈,又繼續輕輕。
突然水面上爆起一個水花,雞毛鈎一下從水面上消失了。
李君閣右手竿子一揚,左手回撤拉線,線一下子繃直,卡在上面的葦杆首先彈飛,然後竿子彎出一個小弧度。
中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