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怎麼戴?
哪一頭對著拇指肚?是戴到指節上還是戴到關節處?
將扳指戴在手指頭上旋轉,上下移動,活動拇指關節,終於在有一次將寬的一面貼在拇指肚上的時候,關節正好一彎,扳指卡穩在了拇指上。
靠!一定是這樣!這下李君閣記起來了,婦好扳指窄的這面上還打著兩個圓孔,聽講解員說是可以繫上繩子,然後將繩子套在手腕上,防止扳指丟失。
那窄的這面只可能在拇指的背面。
然後講解員說那扳指還是一件實用器,為什麼呢?因為上面還刻有一道溝槽,可以用來引弦。
李君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心虛地看了一眼大鬍子扛著的攝影機,艾瑪總算想起來了!要不然真是得丟臉丟到國外!
莫裝逼,裝逼被雷劈!
打孔的事情先不慌,先把刻槽的地方找到。
拿墨汁將弓弦正中染黑,左手持弓,右手戴著扳指,想著怎麼扣弦。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四爺爺當年為了讓皮得跟猴子一樣的小李君閣對國學産生興趣,就是從射開始啟蒙他的。
不過那都是小時候拿食指無名指開弓射著玩的,等到正經打獵的時候,不是銃就是弩,從沒用過弓。
不過基本的射箭姿態,什麼前撇後撅,五平三靠,寬擋下氣,安詳大雅,鳳眼從容這些理論還是知道的。
就是以前不太理解鳳眼從容的含義,一直認為是眼睛要眯起來,現在扳指一帶上,結合回憶中婦好扳指上的刻槽,終於理解了鳳眼的正確含義。
四指握拳拇指,拇指靠上食指上的關節位置,引弦是拳頭和上臂正好形成一個鳳鳥頭和脖頸的形狀,而拳心看上去就是鳳鳥的眼睛。
用這個姿勢,五指開合了幾次,然後放鬆全身,以最自然的姿勢搭上弓弦輕捏一下然後松開,扳指上就留下了一道墨痕。
就從這個位置開槽!
將槽口鋸出來,李君閣又拿起弓,左臂伸直,拿扳指刻槽卡住弓弦向後一引,這次終於將弓拉開,右手貼到了臉頰上。
貝爾:“成功了!junge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他製作了一個撒放器,成功的拉開了這把強弓!”
盧恩:“我剛剛看見他在抹汗,哈哈哈哈!看來他對自己的這個開弓方法並沒有把握!”
貝爾:“這個可以理解,第一次使用撒放器,肯定有諸多不習慣,但是畢竟走出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結果話音未落,就聽見嘣的一聲,影片中的李君閣又是一句:“我的個去……”
貝爾:“呃……好吧,雖然邁出了第一步,不過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盧恩:“剛剛junge那是怎麼了?”
貝爾:“弓走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