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說道:“怪蟹那倆只大螯,多硬的竹籠子都會被它打穿吧?你就不怕它們明天跑了?”
李君閣說道:“節肢動物沒智商的,這玩意兒我昨天研究了好久,終於找到了一個相似的版本。”
說完撿起一個海螺,從裡邊那竹簽挑出一個寄居蟹。“看,我就說那怪蟹看著好眼熟,像不像?”
阿音看著比瓜子還小的寄居蟹,說道:“哈哈哈,除了體型,還真有點像。”
李君閣笑道:“所以啊,它們沒有逃跑的動力。就比如我們,要是換成李家溝的湖濱別墅住著,你還有心思搭棚子嗎?我給怪蟹弄了那麼舒適一個窩,深度也夠,它們只要在裡邊感到安全,就不會搞破壞。”
阿音笑道:“這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
李君閣笑道:“不不不,這是犧牲奉獻求仁得仁,無憾焉!”
阿音說道:“你這張嘴啊,人家怪蟹本來椰子吃得好好的,轉眼就被你求仁得仁了!”
李君閣笑道:“所以莊子看得透徹,他寫的寓言裡那隻楚國的大烏龜曾經說過,你把我的殼送到宗廟裡頭去供起來對我而言然並卵,老子寧願‘曳尾於泥塗’!哈哈哈哈……”
回到營地,李君閣笑道:“阿音你先休息!明早美美吃一頓蟹肉,開始我們的化學生産!我再做一副水桶,幾個盆子!”
……
次日起來,李君閣和阿音去檢視方畦。
阿音笑道:“二皮,你這麼一搞,跟要種田似的。”
李君閣笑道:“你別說,老宋的《天工開物》裡說的這個方法,就叫‘種鹽’!而且書中寫到‘種戶各有區畫經界,不相侵越。’人家可是真當莊稼地伺候的。”
阿音笑道:“要照你這麼說,鹽還能在這地上自己長出來?”
李君閣輕輕撥開草灰,從裡邊淘出一個小晶體來:“嘿嘿嘿,這不是長出來了?書裡管這個東西叫‘鹽茅’!茅草茅草,可不是自己長出來的?”
阿音拍手笑道:“哇!真的也!老宋真是太厲害了!”
李君閣說道:“不是老宋厲害,好吧他雖然也很厲害,但是也只是一個記錄者,做多還是一個見證者。真正厲害的實踐者,那還是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
洗漱完畢,李君閣開始做飯,將陷阱裡邊的怪蟹抓出來一隻,又煮了一鍋椰汁怪蟹湯。
沒敢煮太多,吃完將鍋子洗幹淨。今天這鍋子可還要派上用場。
抓緊時間開始熬油,然後收取龍窯上的椰蓉,將昨晚泡椰漿剩下的椰蓉重新鋪上龍窯。
這事情交給阿音,李君閣開始淘洗剛剛騰出來的兩個水缸。
水缸洗淨,擺到方畦旁邊,李君閣又開始拿竹子編一個大鬥笠。
在鬥笠裡鋪上椰子棕絲,又編了一個大鬥笠將棕絲夾在中間,這就得到了一個一米直徑的大過濾器。又用竹竿子紮了一個紮實的架子,將大鬥笠放置在上面,然後又做了一副水桶,挑來海水,裝了大半口水缸。
收鹽澆鹵還有些時候,李君閣又編了三個簸箕,拿昨天製作過石灰水的殘餘灰漿拿竹刀抹到簸箕上刮平,這東西也是《天工開物》上提到過的,叫“鹽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