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喲,這位婆婆您做針線呢,嘖嘖這手藝真好!”
“哎喲娃娃您真會說話,梁丫頭說這叫女紅,前些日子還在我家拿了兩本繡樣去描呢,說是啥非遺。”
“哦,那婆婆您貴姓啊?”
“免貴我姓王。”
“王婆婆,我是央視的記者,我就想問問你對祠堂後邊的大甲魚怎麼看?”
“要我說吧,這大甲魚也怪可憐的,老伴老伴,這老了沒伴那可就孤清了,我本來想著去盤鰲鄉買個母團魚放塘裡去的,一想不行,這可都差著輩分呢!”
“呃……婆婆您忙著,我再去採訪下別的村民……”
“別走啊,我想著你們央視這麼神通廣大的,能不能……喂喂……”
……
李君閣腦門子上汗都下來了,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來到祠堂裡邊,張老師正跟四爺爺一起翻書呢,四爺爺正在竹紙老書上給他找慎清公跟狐仙丫鬟的記錄,還有盤鰲鄉老團魚的記錄。
李君閣就說道:“張老師這樣怕是不行啊,村民們正在接受採訪呢,一個個說得神神叨叨的,你看要不要村裡出面制止一下?”
張老師連忙說道:“可別,你又忘記我們節目的風格了?前邊搞得越玄乎越能吸引眼球!”
李君閣說道:“這個……我實在是擔心你到時候沒法自圓其說啊!”
張老師說道:“沒有的事情,哎喲這期好啊!這麼豐富翔實的資料,不搞他三集都對不住老遠跑這一趟!”
李君閣說道:“說起這個我早就想給你們提意見了,不要一期分三集放行不行,好家夥,只看前兩集,都能嚇得不敢上廁所!”
張老師哈哈大笑:“別鬧!對了皮娃,下午我們要去採訪你那返老還童的老族叔,這研究甲魚的專家也是下午要來,估計要量體重長度檢查身體什麼的,那甲魚聽你的,到時候你要陪同啊!”
……
攝制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兩天後就將素材採集完了,中間還請了兩個臨時演員在祠堂拍了一段慎清公跟狐仙的故事。
送走攝制組的時候,李君閣手心裡都捏了一把汗:“張老師啊張老師,你可一定要給力啊!”
週五,李家溝這期開播。
這天晚上李家溝人影都見不著一個,全貓在家裡看電視呢。
今天放的第一集,梁丫頭阿音倆女生膽子小,都跑李君閣家裡來了。
同樣陰氣森森的畫面,同樣毫無感情的聲音,同樣嚇死人不賠命的開場白。
倆丫頭還好,她們全程參與了拍攝過程,突然又覺得沒有多害怕,只感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