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珪來到書案旁,奮筆疾書了許久,華文軒在側觀看,雖是許多字並不明其意,但同文的的意思還是明白了。
簡單點說就是,曹丕偏信奸邪,圖謀不軌,弒君自立,害死了漢獻帝,華文軒作為禁衛親隨在漢獻帝臨死之前受天子所託,興義軍伐曹氏,有天子御賜隨身寶劍為憑,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
陳珪書完檄文,拎起來走上前來,朗聲唸了一遍,聲如洪鐘,慷慨激昂,眾人聽了無不振奮。
華文軒在一旁又聽了一遍,輕聲問道:“如此說來,漢帝豈不進退兩難?”
陳珪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陛下自選歧路,非臣下所迫,如今曹丕公告天下,漢帝為文軒公子所害,藉口公子遠遁河北,要興中原之兵北伐!公子以此檄文公示天下為求自保,無甚不妥!只是漢帝之生死,世人已無甚關心了,便是漢帝到了許都,料想那曹丕也斷然不會輕易推翻之前的公示,任由傀儡騎在頭上!”
華文軒抿了抿嘴,畢竟曾與劉協共同浴血奮戰,雖然是劉協自己遁走的,卻始終於心不忍,這檄文一發,等於他和曹丕雙方都一口咬定劉協已死,天下間見過劉協本人的屈指可數,等於他活著也算是死了!
徐庶在一旁看出了華文軒的猶豫,上前輕聲說道:“文軒兄弟無需自責,漢帝乃是自選的死路,我等今日興兵,本是要以匡扶漢室,迎舊主入京畿為名!他這一走,我等師出無名,破不得已出此下策,非臣下之罪也!”
華文軒抬頭看向眾人,心中五味雜陳,趙雲在一旁拱了拱手,“此去西面不到百里便是汝南,若文軒猶豫不決,我等師出無名,到了汝南城下,便是散兵遊勇,無論百姓還是大戶,都不會支援我們的,難道要迫使子龍率眾劫掠麼?”
華文軒皺緊了眉,眾人齊聲勸誡,他無奈地走到帳門口,沉聲說道:“那便從陳珪先生之策吧!文軒行義兵匡漢室,全賴諸位幫扶了!”
眾人連聲稱是。陳登自隨其父去處理檄文之事,關羽、趙雲與簡雍出去調動兵馬整理糧草,準備向汝南進發。
徐庶來到華文軒身邊,小心翼翼地問道:“元直看文軒神色,似有隱情,可否與元直略講一二?”
華文軒回頭看了帳內,已是旁無他人,便輕聲說道:“文軒並非不想自立,只是這事來的太過突然,也過於蹊蹺了,與文軒認知中的歷史竟是出奇的吻合,若是繼續演變下去,文軒豈不變成了他人了影子,在重蹈覆轍?”
徐庶一愣,“文軒兄弟所指何人?”
“大漢皇叔劉玄德!”華文軒輕聲說道,徐庶也是一驚,華文軒將所知歷史中劉備的發展之路粗略地講給徐庶,從三讓徐州講到青梅煮酒,從官渡之戰講到土城聚義,從蟄伏新野講到三顧茅廬,一直說到赤壁之戰後劉備入蜀。
徐庶聽得不由心慌,尋了處草墊坐下,腦中飛快的吸收著這超乎常理的知識。
華文軒從三國演義的記錄上講完,看著一頭冷汗的徐庶,“如今天下局勢已經大變,文軒不敢以常理度之!已知的歷史訊息已經被現實打破了,所以遠不如先前那般胸有成竹,孔院之事以後,再無文軒預知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