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遮天蔽日,黑壓壓計程車卒密密麻麻坐落的營帳,這裡盤踞了數十萬雄兵。
各路諸侯的旌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此時中軍大帳內,來自各地十八路諸侯沉坐在那裡!
曹操身為這次討董的發起人,此時一臉的豪氣安坐在首位,下方各路天下豪傑紛紛安坐兩側,一時間相談盡歡。
“我等十八鎮諸侯齊聚一堂,真乃天下之幸事,然蛇無頭不行,群龍更需有頭,吾等應選出一名盟主,到時十八路諸侯麾下兵力才能齊心合力共誅董賊啊。”河內太守王匡手撫長鬚道。
“是極,是極!”
隨著有人起頭,一時間大帳內更是紛紛熱鬧起來。
麾下諸將紛紛自豪的讚美自家的主公,而各路諸侯紛紛一臉的泰然之相撫摸著鬍鬚。
徐州牧陶謙德高望重,便說道:“曹孟德傳天子令召集諸侯,乃是天下人的楷模,可當盟主!”
北海太守孔融跟著說道:“前輩所言甚是,諸公以為然否?”
位於上首的曹操紅光滿面,顯然極為滿意,但口中所連連推辭。
其下首處的袁紹面色難堪,左手更是暗自攥緊,瞳孔中閃爍著怒火,心中暗恨這兩個糟老頭。
他身旁一名白衣文士雙眸閃爍著精光,其人正是許攸。
見到袁紹的這副表情,他心中十分滿意,不枉他這些天屢屢在袁紹耳邊唸叨曹操的野心。
袁術悄然轉頭與袁紹暗相視一眼後,心中泛起了一陣漣漪,他確實與袁紹有矛盾,但此次會盟不管如何,他們絕對不能辜負了家族的期望。
袁術低頭咳嗽兩聲,立刻就有一人站起來道:“吾舉薦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二人。”
眾人將目光投向此人,原來是冀州刺史韓馥。
山陽太守袁遺是袁紹的親戚,東郡太守喬瑁是袁家的門生,皆是先後附和。
曹操見事不可為,又不想得罪袁紹,只好道:“本初兄四世三公。門下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後裔,可為盟主!”
袁紹再三推辭,眾人皆道:“非本初不可。”袁紹方應允。
祭天的會盟臺,五六丈高,四周插滿了旌旗,數十萬大軍匯聚,綿延數平方公里。
袁紹獨上會盟臺,望案几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將印,霸主的氣概油然而生。暗道:“諸侯尊吾為盟主。待得剿滅董卓,報得大仇,便行那廢立之事……。”
袁紹焚香拜倒與地,曹操等人隨後在臺下拜倒。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