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十二月末,光祿卿李儒病逝!
太師董卓悲痛不已,但九卿之位不可空缺。遂下令,拜賈詡為光祿卿!
原本一直低調做人的賈詡被逼無奈,只好高調一回!
短短數天時間,袁氏的門生舊吏直接被換下來了個七七八八。取而代之的是蔡邕、荀爽等人的門生。
袁氏想要取回官職,就必須要和蔡邕、荀氏對上!蔡邕和荀爽為了家族利益,只能寸步不讓!
好一手驅狼吞虎!不愧為‘毒士’!
若是李儒未曾平息輿論,為董卓‘正名’,則董卓名聲敗壞!
諸侯正好趁勢而起,利用討董為由積聚實力!
可惜,李儒以雷霆手段為董卓‘正名’,而賈詡則將蔡氏、荀氏拉上了董卓的戰車!使得這些世家的算盤再次打空了!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次年,帝取年號為‘初平’,當年即為初平元年190年)。
初平元年一月,曹操以董卓有不臣之心,以清君側為名,發矯詔馳報各道,聯盟討董。
青史留名的‘十八路諸侯討董’,正式拉開序幕!
袁紹得曹操的矯詔後大喜,千盼萬盼,終於盼來了報仇的機會!現在一想到董卓,他的右肩就有一種若有若無的刺痛!
於是他迅速召集麾下文武,傾巢而出,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曹操作檄文傳達諸郡。
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陳留國)弒君陳留王),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發檄文之後,事實的發展與歷史如出一轍!
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