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知道他是在思考,他每天都在思考為什麼小鳥喜歡在樹上做巢。”
“為什麼丟出去的東西是往下掉。”
“為什麼下雨前螞蟻會搬家……”
“這孩子呀,打小就有很多問題,我們做家長的,也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糊弄他。”
“但我們也不清楚這裡面的道理,然後就跟他說,等他以後長大了,讀讀書,自己再去找個問題的答案。”
安奶奶回答得積極向上,記者也寫的心滿意足。
絲毫不提那些年嫌棄孫子跟他爸一樣懶的話。
問完所有問題後,又加了幾句村民採訪的問題,最後拍了一張合照,安景之依舊在中間,一次採訪圓滿結束。
……
上學期間,在安景之的指導下,安國榮和辭職下崗的安國華生意越做越大。
兩人還成立了一個運輸公司,規模算是省內最大的運輸公司,安全有保障,東西壞了丟了也包賠。
成為了很多人運輸東西的首選,名聲漸漸在周邊省份打響。
家鄉地處北方,其他地方開始瞭如火如荼的建設,這地方仍舊死氣沉沉,循規蹈矩。
即使安國榮他們的公司可以幫忙解決一些就業問題,但大勢所趨,大量的工人下崗,工廠倒閉,經濟形勢越來越差。
安景之讀了兩大學後直接考研,研究生畢業後很多單位搶著要。
他先去了很多地方實習了兩年,最後決定回到了家鄉,北方的偏遠縣城。
………………
“聽說咱們書記是從京城那邊直接調過來的,別看他年紀輕,受很多領導看重,要不是他主動過來,省裡都有人搶。”
“我聽說書記是咱們縣的人,以前也是咱們縣裡出去的,是不是真的?”
“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哪知道這麼清楚,反正這書記背景很深,背後有人,咱們呀,見面的時候不能因為人家年紀輕就不把人家當回事。”
縣裡的老書記退休了,京城直接空降一個年輕的書記。
大家各出手段,紛紛打聽起這書記的背景,只知道在京城很受看重,前途遠大。
這書記一來就舉行大會,不僅把縣裡的領導班子都叫來,就連公社這邊也派了人過來。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不想去把火燒到自己頭上,以後就要跟這位書記吃飯了,誰也不想把領導得罪。
平安公社的副社長提前到了會議室,按照她的級別,只能坐在最後面的最外圍。
她以為自己來的挺早,但實際上比她來的早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