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江因為機械操縱杆的成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安景之的左膀右臂。
安景之不會親自去做什麼實驗推進,只是在背後提醒楊明江該從什麼方向入手。
而楊明江也在他的提醒之下,順理成章地拿出了兩篇論文。
郭定輝一直在觀察著實驗的進度。
因為舉報事件,他現在已經融入不到核心,只能做一些邊角料,但這也足夠了,該知道的他都知道了。
他發現很多事情好像在按照既定的方向在進行,一切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楊明江加入了安景之的專案組,成為了安景之專案組的核心人員之一。
並且順利的寫出了兩篇關於深海鑽探機的論文。
而且並未發表,只是作為內部參考資料使用。
他也問過楊明江為什麼不把論文發表出去,論文並沒有涉及到什麼核心資料,完全可以發表到國際論文刊上,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楊明江只是搖頭說暫時不想暴露實驗室的專案情況。
這個藉口對於郭定輝來說,壓根就站不住腳,如果一篇論文就會暴露什麼問題的話,那麼那些國外刊物上的論文得暴露出多少情況?
……
為了避開郭定輝的追問,楊明江不得不以工作專案忙為由減少跟郭定輝的相處時間,錯開吃飯休息時間。
他不發表論文,不是因為他說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只是因為這篇論文根本不屬於他,雖然明面上是屬於他的,也只有為數幾個人知道真相,而且大家也鼓勵他發表這篇論文,但他並不願意竊取別人的成果。
更何況這個人還是他的偶像——安景之院士。
知道深海鑽探機失敗真相之後,所有人都被叫去談話。
楊明江與眾人不同,他多了一個任務。
一個名為“代言人”的任務。
組織問他是否接受這個任務時,他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
他願意成為“代言人”,做那個明面上的工具。
即使這樣會讓他暫時成為各國的眼中釘,他也毫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