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景之看著安母以為自己嫌棄碗裡的“粥”,不高興,小心翼翼的解釋,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看著旁邊其他人都小心翼翼的喝完了。
幾個侄子侄女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的碗。
“這是什麼玩意兒?我不想吃,你們吃吧。我剛剛在樹林找到一些東西吃過了”安景之故作臉色嫌棄的樣子把碗推給安母。
他知道除了對自己偏心一點之外,安父安母對其他人都是一碗水端平,給了安母她一定會分給大家。
安母和安父對視一眼心生感動,樹林裡有沒有吃的,他們還能不清楚嗎?這附近早就被找光了。
看著兒子推到面前的這碗粥,心裡知道這是兒子孝順他們,捨不得爹孃挨餓。
以前村裡人都說他們家小兒子是個不孝順的,年紀輕輕就靠爹孃哥嫂,啥也不幹,整天遊手好閑,到處惹是生非,以後肯定也靠不住。
他們知道個啥?他們兒子才不是遊手好閑,不幹活,兒子從小就身體弱,地裡的活幹不了,每天去縣城是為了找活計。
但是這年頭小老百姓的活哪有那麼好找?又不能是靠賣體力,那不就得經常去轉轉?多認識點人?
原主其實就是遊手好閑不幹活,去縣城只是為了找那些狐朋狗友玩,但是他會裝,每次回家都假裝很愧疚,恨自己身體不爭氣,一番表演後,父母哪裡還敢說他什麼?只怪自己不爭氣,不能給兒子一個前途和健康的身體。
安母又勸了一會,見安景之態度堅決,就拿來給大家分了。她懷裡還有半個菜窩窩頭,如果小兒子餓了就給他吃。
休息結束後眾人又開始趕路,他們也不知道去哪裡,一輩子沒出過遠門。都是隨著人群走,後來有人說往北走,去定襄城,那裡沒有旱災,大家也跟到現在。
安景之知道,就算去了定襄,這些人照樣活不了多久,那裡確實沒有旱災,可是還有兵災和農民起義軍。
看了一眼前面中段的一輛馬車,那是突然加入流民沒幾天的一家人,現在這個時候還有馬車的人,家境肯定不俗,應該還有一點糧食,就你了。
“娘,我去前面看看,順便打探打探訊息。”
“前面有啥好看,你去吧。”安母看了看兒子的背影,本想拒絕的話吞進了肚裡,這樣的世道,她和老頭子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他們護不了景之一輩子,現在不學著擔事,等他們去了之後,小兒子該怎麼辦?
“你有沒有覺得三弟今天有點不對勁?”錢氏用手捅了捅了下趙氏。
“有啥不對勁?還不是和以前一樣,好在沒有鬧著要坐板車上,不然到時候讓那些娃下來走可怎麼受得了。”趙氏邊走邊說著,順便給安老大擦擦汗,必要的時候也會接過板車讓安老大安木慶休息一下。
錢氏她家就一個兒子,還是最小的,今年剛滿三歲,三弟就算要坐板車也不會讓她兒子挪位置,但是推車的卻是有她的男人。
一想起安景之平日裡事也不做還天天摳家裡的家底就算了,這都什麼時候了,居然還想著和侄子侄女爭座位,爹孃平時老說三弟因為先天不足身子弱做不了活,她看著三弟那人可不像身子弱的樣子,每天跑到縣城去誰知道是幹什麼去了。
也不知道爹孃咋想的,大哥和我家那口子天天推車吃多點那是應該的,爹最為一家之主那肯定不能少,三弟仗著爹孃疼愛不少吃就算了,今天居然還嫌棄粥不好吃。
想到這裡錢氏撇了撇嘴,沒了說話的慾望。
“在下姓安,有事告知老丈,事關生死。”安景之在對方警惕的眼神下作禮道明來意。
“有什麼事情,你可以和我說。”站在馬車前的男人冷著臉道。
“淩兒,讓他過來吧。”
“父親不可。”
打斷兒子的話,嶽賢看向安景之道:“你想要和我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