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伏羲易經書籍> 九十章 浮生若寄 時雨天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九十章 浮生若寄 時雨天晴 (3 / 3)

先民淵,青焰玄鳥,天目的能力是依附和擬態;

青丘澤,紅蓮業火,浴火的能力是燃燒與鍛鑄;

大言山,堇紫垂櫻,天災是雷電洪流,是自然的吼聲;

勞民國,藤黃玄冥,病痛是無藥可解,是眾生的腐朽;

昆侖墟,湛金日輪,衰老是不可違背,是時間的規則;

巫鹹國,晦暗天體,矇昧是不及開化,是洪荒的真諦;

滄夜靈,銀白月華,吞噬是饕餮巨獸,是自然的反噬。

“當你再次於凡塵天與十裔邂逅,你至少能念出其真名,”狛胤說,“卷帙的課義到此結束...”

像是某位無形的神明感知到氣氛倏然變化,光線開始在天井翻騰,在忽明忽暗的微光變幻中,原本攀附在塔壁上的無數古籍逐漸變得模糊、淡漠,之後便消失了。

“接下來的課義”狛胤說,“為了磨礪你稚嫩的獠牙,在離開化外境、重返凡塵天之前。”

“作戰的技藝?”晏念下意識輕觸自己的嘴角,“我以為仙人會讓更像戰士的人來為我磨礪,”他不禁露出笑意,兩人早已熟稔到能隨意玩笑,“妙悟說你不堪作戰。”

“哈哈哈,”狛胤非但沒有慍怒,反而笑意盎然,“作戰的話,喵嗚又能好到哪去?況且伯慮國身為十裔,為何要作戰?我們早已與硝煙暌違很久,久到所有相關文獻都朽為塵土,所以我所教授的並非外在形式...為何三清天化境是這天水間最適宜傾聽之地?”狛胤忽然仰首望向天井中的微光,“我只是要喚醒沉寂在你體內、原本便屬於你的力量而已。”

晏念再一次進入冥思,就像在竹閣中悉心領悟赤松子的教誨一樣,獨自在微光的塔內感受世間變化。

在天地初開時,矇昧的世人在混沌中對一切感到好奇,彼時他們尚未掌握能表達情緒、心事的語言,不會使用開荒闢土的工具,他們沒有爪牙,赤身裸體,孑然暴露在殘酷的自然中...然而,彼時的世人卻最為清楚自己的內心,因為尚未被繁蕪的慾念矇蔽雙目,所以他們能看清世間真容,看清風雨變化,能看清天火引燃草木,看清枝葉結出果實,能看清動物繁衍,看清繁星布滿夜穹...他們對一切感到好奇,對一切心存敬畏,對一切感恩,就像泛舟海上時勞民國僧人所言:“在這忘川之上,你我都是貴客。”

所以聆聽,聆聽劍法的真名,卸下負累,就像混沌初開時,懵懂卻想探索一切時,能用雙眼觀察萬物的真容時...重歸那時。

狛胤獨自離開,只剩晏念在冥思中回溯旅程、生命,回溯他擁有的與他期盼擁有的,時光如流,不知從何時起,晏念能聽到細微的氣流帶走渺小的塵埃,聽到蟲鳴與花兒的頌歌,聽到石砌建築的呢喃,彷彿萬物的聲音在同一時響徹化境,響徹於天井之下...令人神往的微光忽然從迢遙的彼岸氤氳而至,可是晏念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安適、平和。

原來美妙與喧擾皆是塵寰的低語,是自然在懵懂時不慎流露的微妙情愫,《老子》的智慧闡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而,大象無形...既然大道是無形的境界,便如赤松子對靈源的講述:若是早已擁有的東西,過度介懷,反倒意味著暌違,不如放下,不如忘記。

晏念悉心傾聽、領悟,作戰是殺人的過程,不論直刺、劈砍、躲避或是反擊都是殺人的技藝,這似乎有悖天賦的規則,可是當這些技藝足夠高深或精湛,使用者反倒因此得以窺探生命的真諦,得以領悟殺人的技藝其初衷是為了顧惜生命。

所以最初霜天劍法有著被長信賦予的虛妄名義,晏念曾因拘泥技藝而誤入歧途,但他本應有自己的見解,諸如他的短劍總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擊,他進攻的速度比長信、比冉禛,比他親見的任何人都迅捷,在他的掌握下,雙劍的攻勢時而溫和,時而緊迫,時而輕盈,又時而遑急,就像,就像...

就像浮生若寄,時雨天晴,就像時雨浸潤大地,同時又擁有淹沒大地的力量。

晏念從冥思中恍然醒悟,天井的變化也隨之平息,“時雨”,他輕聲喚出劍法的真名,原來手中低吟的劍刃並非用於抵禦鐵的洪流,並非用於刺透軀體,而是為了指引,為了緩流,為了斬斷氣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