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幾天之後,監獄中傳出一種說法:中國民權保證同盟會代表楊杏佛先生、胡適之先生和當時《世界日報》總編輯成金我等近二十名社會知名人士一行,要親臨監獄探望了。還將送來毛巾、肥皂等慰問品。對們的牢房、夥房的衛生狀況以及娛樂活動搞得如何也要給予關注。
時日,楊杏佛先生首先來到了張廷瑞所在的牢房。親切地對所有犯人說:“我代表宋慶齡先生來看望你們。你們有什麼要求,盡管大膽地提出來。”
張廷瑞毫不客氣,嚯地站起來,蹚著沉重的腳鐐走近楊杏佛面前,憤怒地說:“我們身在狹小的監獄中,環境髒亂、空氣稀薄,卻還整天忍受著腳鐐的折磨,監獄這樣對待未免太殘忍了。我們要求給所有松綁。”
楊杏佛對身旁的兩位隨行,用商量的口吻說:“我認為腳鐐完全可以不戴。你倆說呢?”
胡適之表示:“本身就是多此一舉嘛!”
成金我帶著譏諷的表情笑了笑。
跟隨視察的監獄長楊益眾趕緊賠笑說:“這個我堅決照辦。都是我工作上的一時疏忽。三位看看還有什麼要求,一併提出來,卑職一定鞠躬盡瘁。”
楊杏佛問:“聽說犯人們自發地排演了一幕好看的話劇,名字叫《家難》,不知是真是假?”
楊益眾一聽口氣,就知道對方的心思了。趕緊迎合說:“沒錯。這幕話劇我已經看過了,的確排演得很有專業水準。怎麼,三位貴賓想審驗審驗?”
胡適之插話說:“如果楊監獄長覺得方便的話,我等倒是願意一飽眼福。”
楊益眾說:“當然方便。今天晚上,就安排他們演出。我馬上就差人通知所有參演的犯人做好演出的準備。三位貴賓,再請到別的牢房視察視察。”
楊杏佛詼諧地說:“好!既來之,則安之嘛!監獄長真是好客之人哪!榮幸。榮幸。”
楊益眾客氣說:“哪裡,哪裡,本是分內之事啊!豈敢怠慢,豈敢怠慢。”
四幕話劇《家難》歷經一個月的排演,成功搬上舞臺後,只在監獄裡小範圍的演出過一場,就蹊蹺地被封殺了。監獄方的理由是:思想過於開放,不利於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