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勞動者在法定的生産經營活動中因遭受意外傷害和罹患職業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死亡時,勞動者本人或其遺屬從社會保險基金中得到物質補償的制度。因工傷亡、職業病)
特點:無過失補償補償不究過失、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勞動者個人不繳費且享受免費醫療、預防補償救治康複相結合
意義:保障職工的權益,以人為本;恢複工傷者的勞動能力,保護人力資源;分散單個企業的工傷保險,保障企業的正常執行;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穩定。
認定:認定工傷、視同工傷、不得認定或視同為工傷
失業保險:
含義:勞動者由於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而中斷收入時,由國家和社會依法保證基本生活需要的社會保險制度。
待遇標準:參加失業保險的勞動者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時向其提供的物質幫助。其標準原則上按照低於本市當年最低工資標準,高於本市當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水平制定。
生育保險:
含義:在女性生育期間對生育責任承擔者給予收入補償經濟補償)。
特點:保險物件以女性為主、關注女性權益和性別公平、為避免“性別虧損”而設立的險種、享受保險的時間短而固定一般為12周—14周)、保障人群的風險特徵導致其與多種保險專案合併已合併到醫療保險)
意義:母嬰健康、保障女性勞動力、保障女性公平就業能力、保障家庭正常生活、實現生育社會補償、保證社會公平公正
社會保險對基尼系數的作用:收入再分配效應,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在歐洲國傢俱有很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遠超過稅收的再分配效應,經過社保繳費和轉移支付後,歐洲國家收入差距基尼系數的平均降幅在30左右,這意味著包括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內的收入再分配製度起到了明顯的調節作用,使得收入差距較大幅度縮小。社會保障制度透過一系列制度保障為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減少貧困現象,縮小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透過稅收優惠政策稅前抵扣、專項附加抵扣)。也可以緩解因突發情況、自然災害等導致的收入損失等情況。
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用於反映社會保障是否適度。比重過高:巨額財政赤字國債增加增加企業當前或未來的負擔影響經濟發展;比重過低:影響被保障物件的生活質量。一般該比重為:發展中國家:10左右;中等發達國家:25;發達國家:40。
社會保障支付水平的特點:動態性、剛性、適度性
社會保障的個人繳費的意義: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互助共濟、增強社會成員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
社會保險費率確定的原則:適當性、穩定性、可變通、預防性、收支平衡
企業年金:個人基金按照所有權屬性劃分)企業年金是補充養老保險,一般為員工設立個人賬戶,僱主和僱員共同繳費並計入個人賬戶;待員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方可提取;除非在死亡的情況下,一般不得提前支取。
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模式:e免稅 t徵稅供款徵收階段企業繳納的企業年金是否計入成本進行稅前列支,個人繳納的企業年金是否從應稅所得額中扣除)、投資階段企業的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收益是否免徵所得稅)、待遇給付階段退休人員領取的企業年金收入是否徵收個人所得稅)
我國現在:eet
社會保障體系發展:黨的十八大: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共享發展理念,推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實現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九大:關於社會保障的發展目標是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二十大:關於社會保障發展目標是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安全性:安全規範的新內涵:不規範的不安全:基礎性的底線要求;不發展的不安全:兼顧保值增值的高要求。
收支一條線:差額撥付是指繳費單位每月按規定將應支付的養老金與應繳納的養老保險相抵形成差額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其差額進行支付的一種基金結算方式。在差額繳撥形式下,單位承擔著發放養老金的主要責任。
預算的必要性:是政府對社會保障資金需要的預測和計劃,可強化財政宏觀調控能力;準確掌握社會保障資金收支狀況,正確處理好社會保障與經濟建設及其他社會事業的關系;在國家、單位、個人之間形成一個合理的負擔結構,可以控制社會保障結餘資金的投資方向,促進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平衡;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掌握監督下,有利於規範社會保障資金收支及各項資金結餘投資營運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管理體制:指管理系統的結構和組成方式,即採用怎樣的組織形式、以及如何將這些組織形式結合為一個合理的有機系統,以實現管理的任務和目標。
提高統籌層次的必要性:有利於聚集資源、抵禦風險,均衡社保支付的負擔,推動勞動力的有序、合理流動,管理主體的相對統一,增加社保基金管理能力,基金投資規模效應,繳費、待遇、支出專案統一有利於管理、保障公平。
全國統籌的障礙:省級統籌制度下各省將養老保險基金看作自己的資源,省份之間出現利益沖突時各省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