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資料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分析
指標: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人數指標與費用指標、時點指標與時期指標
第十二章 社會保險基金精算管理
含義:對各種社會保險計劃的風險狀況、損失規律、成本及債務水平、長短期財務狀況和償付能力等進行分析。
特點: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維系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公平和社會穩定,人群覆蓋的普及性更強。精算內容更加複雜,精算結果有更多不確定性。
作用:確定基金繳費費率、分析基金償付能力。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
三支柱養老保險:
內涵:第一支柱:法律強制和公共養老金,提供最基本養老保障,政府提供最終責任和保障,現收現付,體現代際再分配。第二支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的職業養老金計劃,職業養老金計劃。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計劃。
我國現狀:第一支柱:公共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主要由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主體)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構成。第二支柱: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第三支柱: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發展現狀:基金收支與累計結餘規模不斷擴大,現已全部實現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難點:轉軌成本與隱性債務、個人賬戶空賬執行、養老金面臨較大支付壓力
對策:延長退休年齡、降低養老金調整系數、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財政補償、國有股減持。社會統籌資金與個人賬戶資金分開管理,擴大資金來源。建立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建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投資機制,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彌補轉製成本,各級政府依法承擔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兜底責任。
新農保:
特點: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有彈性的基本原則,加強政府資金投入;有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農民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參保人死亡後個人賬戶的餘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
基本醫療基金管理: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要求:六個統一:統一覆蓋範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
失業保險基金功能:保障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
工傷保險基金:工傷預防、經濟補償、職業康複相結合,基本形成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工商康複相結合的制度體系;保障專案較為齊全、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政策標準體系,以人為本、規範便捷的管理服務體系。
第十四章 社會救助基金管理
農村五保供養:吃穿住醫葬的村民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五保供養的待遇物件為:老年、殘疾或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扶養、撫養能力的。
第十六章 其他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專門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基金,屬於國家戰略儲備基金。
社保基金會是管理機構,受託管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做實個人賬戶中央補助金、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劃轉的部分國有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