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取餐也很有意思。
小白公子拿了一堆包子饅頭;蘇哲公子打了一堆肉肉;明月拿的全是蔬菜!
衡蕪正想著是不是要上前提醒,每樣可以都取些,不挑食。
但見寶園同她搖頭,示意她不用。
很快,衡蕪發現了,雖然每個小寶貝取的早餐都不一樣,但是都沒有取很多,是留了餘量的。
衡蕪很快反應過來。將軍府的三個小祖宗是習慣每次少取一些食物,而且都取自己喜歡吃的,吃完後才會再取一次,吃自己稍微沒那麼喜歡吃的。
這樣也是一種方式。
衡蕪差不多瞭解為什麼寶園會說,今日將軍府的三個公子小姐一起入園,自理上沒有太大問題,他們能照顧好自己,也能適應幼兒園的節奏,他們的精力主要放在幾個孩子的融入上。
因為將軍府的三個孩子是一個節奏,而且很同步;但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又是另一種節奏。包括,闔府的賀淼公子,團團公子和米寶小姐又是另一種節奏。
幼兒園剛開始的時候,只有青黛和扶光小姐,所以一切都很順利。後來賀淼公子來了幼兒園,剛開始的時候也有些不適應午睡之類的,但會傾向於向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的習慣靠攏。
再後來,團團公子和米寶小姐提前來了幼兒園。就讓原本還沒有定型的幼兒園節奏已經發生了一定變化,這次將軍府的三個孩子一來,肯定又會有新的碰撞,尤其是,將軍府的三個孩子很同步。
譬如,取完餐,三個寶貝就尋了小桌子坐下。
明月是孩子王。
明月坐在中間,蘇哲和小白都自覺在她一左一右坐好。小桌子最多可以容納六個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容納四人最好,不打擠。
而且,衡蕪發現,三個孩子都已經很熟練得在自己吃飯了,包括最小的小白公子也比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要熟練得多。
喻寶園遠遠看著,嘴角掛著欣慰笑意,在幼兒園學會自己吃飯後,明月,蘇哲和小白三人應當後來都是自己吃飯的,所以熟能生巧,並沒有因為不在幼兒園就不做了。
就像蘇哲扭轉不願意洗手的習慣一樣。
習慣的養成,是幼兒園和家裡一起努力的結果。
這一點上,沈夫人的態度很關鍵。
所以三個崽崽無論是自己吃飯,洗手,換鞋等等,都堅持得很好。
這也是為什麼要保持定期家校溝通的緣故。
因為要創造習慣持續的環境,幼兒園到家中,缺一不可。
很快,明月又去取了肉食和主食,也給自己拿了豆漿。
而蘇哲很快也取了主食和青菜,還有溫的水果汁。
至於小白,給自己拿了玉米在啃。
等這些都吃完,三個小家夥絲毫沒有生疏得擦嘴,然後收拾自己的碗筷去碗筷回收小籃子,然後非常認真得擦拭桌子和整理地上的痕跡,最後還會記得把椅子歸位。
結束後,寶貝們再次排隊,乖乖去教室中的洗手盆處洗手,擦幹!
等這些環節都結束,才開始奔向都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