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最後意有所指地看了段譽一眼,饒有深意。
段譽的冷汗一下就下來了,道:“兒臣遵旨!”
心裡卻是知道,父皇恐怕對某些人動了殺機,而此時的方明當真生殺予奪,整個大明國上下,無論是誰,一道旨意便可奪了性命。
“儒家?嘿嘿……”
等到段譽離開後,方明摸了摸下巴,微微冷笑。
若說他的政策冒犯到了哪個階級的利益,那非儒家不可。
以百家學說取士,重事務官,官紳一體納糧,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在挖儒家的根,他們不跳腳才怪!
可惜方明凜然不懼,甚至巴不得叛亂的人再多點,好讓他多殺一點地主縉紳,將土地收歸國有。
歷來大亂之後才有大治。
這原因便是土地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有限,人口繁衍卻是無限,等到了臨界點之後,縱使天災不來,種出的糧食不夠吃,人禍也必至,等到天下亂戰,人口死傷大半,便又可再開新朝,重新輪迴。
而縱使方明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地主士子,才是他封建統治的根基!
但是儒家想利用這點來鉗制他,卻是走錯了路,畢竟,方明不是全無根基,而是在大理默默苦練內功十數年,早早開設百家雜學,培養了百家之士。
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方明雖然改不了這個大體架構,卻可以給士人階層換血!
先大砍大殺一番,再分賜有功之臣,實際上便是一個用百家之‘士’取代原本儒家之‘士’的過程!
到了現在,這個換血計劃已經頗有成效。
畢竟,在方明一手握著大棒,一手握著晉升之路的情況下,真正願意硬抗的刺頭還是很少,大多數地主一見必須學百家學說才能取士,已經開始趕走儒師,給子弟物色新的百家之師。
甚至,就連儒家當中的某些學派,也開始偷偷摸摸地改頭換面,暗自輸誠。
而等到這次血腥清洗,再拉下幾個青紫一品之後,朝野上下恐怕會更加清楚了吧?
“此等小事,收尾的工作,便讓譽兒去好了,也是一場鍛鍊!”
立太子,又命監國,自然是有了傳位之念。
雖然以方明的身體,足夠再幹一百年,但也只不過重複而已,於他何益?
少林寺一役,得掃地僧之助,方明進階宗師。
而這建立新朝,運轉陰陽造化,恩澤天下萬民,系天下安危於一身的太祖經歷,卻又令方明心靈經歷風雨,獲益良多。
最大的兩個好處都拿到手了,再待下去又有什麼意思呢?(未完待續。)
喜歡武林半俠傳請大家收藏:()武林半俠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