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採用全球最先進的自動化裝置、物聯網手段進行資料採集。例如在農田裡設定感測器,安裝探針,對農田水分、農藥殘留情況、養分、鹽堿度等資料進行實時抓取。5000畝的地塊非常大,還得透過無人機或是衛星採集有關監測農田的害蟲影象情況,動態跟蹤農田變化,以便採取相應加水、施肥等措施。
你看!這是我們使用的農田管理的app。我們藉助可以透過app進行日常農田管理記錄,包括今天做了哪些工作,在哪些方面花了多少錢,我們技術人員,可以在後臺根據反饋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給工人推送科學的農田管理方法進行指導。
在病蟲的防治上,我們更是在農作物上方建一層高壓電網,相當於穿上了一層“電蚊帳”,能隔絕蟲害;昆蟲誘捕器能發出特殊聲光,吸引蚊蟲自動投網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最先進的技術支援!
因為我們做的不僅有機農業,更是智慧農業!
這些,所謂的唐家村,根本沒有!”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看,昨天我們同事採訪的唐家村、梁屋村等村民,看他們有沒有使用這些技術……
遊教授,看了採訪,我的心裡突然感到一陣陣的寒意。這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什麼叫有機農業,甚至連‘專利’是什麼,也沒有聽說過!可是,他們種出來的蔬菜糧食,口感好,銷量也好!可他們連農場都沒成立,還處於家庭聯産的生産模式……”
遊教授:“這恰恰是最可怕地方!!”
主持人:“怎麼說?”
遊教授:“我再舉個例子。從企業申請認證到最終獲得認證的3年‘有機轉換期’,對投資者而言,就意味著3年的純投入期。第四第五年,農場才開始盈利。
有人說,有機證書的費用只需2~3萬元。但多數情況下,證件到手前,是要花上10萬元甚至更多。其中諮詢費6萬元,認證費加上檢查員費用共2萬元,有機標誌使用費1萬元,土、水、大氣檢測費15萬元。
每次農作物收獲時都要接受認證機構的複檢,每次複檢,種植戶均要向檢測機構重新支付檢查費用,如果種植戶要追加檢測品種,費用還會相應增加。”
主持人:“光是認證就要花這麼多錢?怪不得有人說,有機農業是一個燒錢行業!”
主持人:“好了,這期的《美食有約》,到這裡結束了。下期,遊教授,還在這裡,會給大家深刻揭露,有機食品,到底好在哪裡……”
京城。楊文沁跟她奶奶,一起收看了節目。
“臥槽!臥槽!臥槽!”
楊文沁氣的,差點沒要把她家的電視機給砸了!
唐果先森啊,你再不肥來,你們村的有機農業,就被打下十八層地獄,永無翻身之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