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3章 刀鋒 (3 / 3)

只是不等李硯再度開口,趴地上的呂吉山卻開了口:

“陛下,娘娘,梁州擬撤府衛,建藩鎮。下官身為國之太尉,如此重大軍事動作,理應全程參與,嚴格把關。另外,關於將潁川一道納入設藩建鎮一事,陛下需要實地考證,所以,下官正想請奏陛下,下月初便赴梁州與潁川實地考察,並督促梁州設藩……故而……故而,怕是無法隨侍江都了……”

梁州設立藩鎮,提高當地駐軍級別,這是大家都認可了的。只是將與梁州毗鄰的潁川也一併納入其中設藩,卻是呂吉山提出的倡議了。

在前幾日的討論會上,呂吉山的倡議並未獲得李硯與內閣大部分臣工的認同。因為設藩,梁州已然足夠,犯不著非要拉上個潁川來。再說了,桐城也挨著梁州,為何不拉桐城,只拉潁川?

所以李硯制止了呂吉山的動議,並隨口應道,此事可著梁州刺史寫個當地的軍情調研後,再做決斷。

可沒想到呂吉山對此事竟分外上心,今日竟直剌剌提出要親自去實地考察寫報告,連近身陪侍帝後的拍馬機會都不要了?

李硯只覺得呂吉山時而一副紈絝子弟的浪蕩模樣,時而又一副刻板夫子的計較模樣。寫一份報告而已,又得不來高官厚祿,居然值得他親自下場去搶?

李硯不知道呂吉山那九曲回環的心思,錢媛之卻是明白了一些:

因為潁川是李韌的封地。

將潁川與梁州一道設藩,潁川的軍事佈防便統一由新設的節度使一手把控。李韌的潁川王,便真就是一個虛爵了。

李韌有李肇的聰慧與精明,卻無李肇的固執與剛硬,他是李家最具天子氣象的皇孫。如今雖是李硯坐了皇位,但是留個李韌,的確像在李硯的身後留了一個尾巴。

雖說李韌年紀輕,眼下也挺老實,但是任何一個做帝王的人,都不喜歡自己身後有一個虎視眈眈又強有力的兄弟吧!

其實,李硯倒真是不在乎的,可錢媛之卻在乎得緊。

於是,在聽呂吉山說出了潁川這個詞語後,錢媛之沉吟了片刻便決定支援呂吉山將潁川一併設藩的提議了。她做出一副意外的表情,沖李硯問話:

“陛下,北邊生變了?”

“非也,突厥王並未生亂,只是梁州一帶出現了不少突厥流匪。”

“陛下,太尉大人說得對,潁川與梁州乃北線重鎮,撤府衛,建藩鎮事關重大,的確需要朝中派出妥帖的人仔細監督。呂大人文武雙全,提領天下府軍多年,對邊疆各處的軍隊佈防最是瞭解,將此事交與呂大人,合理又合情,陛下應該放心。”

錢媛之是女人,她其實關心李硯的兄弟,賽過關心昆侖山外的突厥人。

所以,錢媛之比敦厚的李硯更加迅速地領會到了呂吉山說出的話背後的意圖:呂吉山親自去潁川絕不只是實地考察軍隊情況這麼簡單,那裡有李韌,呂吉山怕是不安好心。

除去李韌,對鞏固李硯的皇位有好處,對她錢家更是有益。所以,錢媛之十分願意在這件事情上,給予呂吉山最大的方便與支援。

“如此看來,與設藩鎮相比,隨侍江都倒的確是小事了。那麼,太尉大人便安心去往梁州公幹即可。”

其實,就連赴梁州監督設藩鎮,也並未確定好由誰前去監督。只是按以往慣例,監督此類重大軍事改革,的確是由負責執掌府軍的太尉,或負責軍事管理的刑部尚書提名人選。

只是如今呂吉山突然提起,他自己想要去梁州,而執掌後宮的皇後則直接拍板定下了人選,將李硯這個當皇帝的徹底晾在了一邊。

不過李硯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皇後做出的決定,與他李硯親自作出的決定,都是沒差的。既然皇後娘娘都這麼說了,那麼我李硯也就不再想了。就算錢彧有什麼不滿,他自己的女兒錢媛之可以親自出馬讓她的爹閉嘴!

於是,李硯非常開心錢媛之能出頭,幫他解決了這個困擾他多日的世紀難題,他忙不疊笑眯眯地對錢媛之的話表示附和:

“既如此,呂大人便好好準備準備吧,下月,便啟程梁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