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碧落之門 百度小說> 作品相關 (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作品相關 (2) (4 / 6)

那溫和的婦人姓孫,那琚傲的婦人姓李,皆來自京城淩國公府。

——————————

“老太太這回不知是何打算,竟讓咱們兩個過來接七姑娘回去。還囑咐著不能慢待。”孫嬤嬤道,她頭上的纏金銀釵非但未能襯出氣派,反倒使她多了幾分俗氣。

“老太太自是有她老人家的考量。這七姑娘再如何,她爹大老爺也不過是個庶出。”李嬤嬤說著,唆了眼在主座上全神貫注低頭玩著草編蚱蜢的淩芷,帶著幾分輕視。

孫嬤嬤聽了卻不好接話,便只是笑了笑。她是四太太身邊的人,平日裡謹慎慣了。

這李嬤嬤是五太太身邊的管事嬤嬤之一,自來有著幾分體面。平日裡卻是有些眼高於頂,對那不受寵的姑娘公子,禮數不失,卻是少了敬意。此時是在外頭,又知若非過分,孫嬤嬤不是個嘴碎的,言語間便少了幾分顧忌。

“今年不過四歲,往日裡也不言不語的,有什麼好怕的。自到咱們府上半年多來,我也看出來了,大太太也不待見她呢。否則怎的見女兒被那般送出府,也不見暗地裡求了老太太使人追出京去送些衣物吃食。”李嬤嬤冷笑一聲,見孫嬤嬤顧忌,不大臨近江南,水圻卻是例外,莊子又小又偏僻,且還臨著山地,窮鄉僻壤的,最是貧苦。那位不將她送去北邊苦寒之地,卻也是怕落下個苛待家中侄女的名聲。任誰說起臨河,誰不往江南米鄉處想。”

“聽說當年便是圖這地是荒地不值幾個錢,方買了下來。如今已是好上許多,卻到底不能與其它莊子相比,還是清苦了些。瞧趙大一家吃的穿的用的,在那莊子上已算是頭一份,卻還是寒酸了,好好的公門小姐,竟是穿著鄉下粗布衣裳,被當莊戶女養著,倒是可憐。”孫嬤嬤道,話裡話外都是對七姑娘的同情。

聽到在孫嬤嬤眼中她竟是那般可憐,在馬車裡坐著的淩芷不禁想伸出手來撫額。

她們說話時發的音與墟日時賣跌打酒的漢子說的相似,聽說是官話,卻與淩芷前世家鄉的土話有著九成九的相似。

雖說言語應答上不必再去東蒙西猜不再有著不暢,淩芷心中卻是全無歡喜。

她日子本是過得好好的,雖說鄉下地方清苦了些,不能說是愜意非常,卻也算是踏實自在,五日前這兩人到了趙家,見趙大與長工們在院子裡進進出出,便搬出了男女大防,整日裡只請她在自個屋子裡待著,還讓趙大娘在屋門口裝上了竹簾,吃喝拉撒全在屋裡,不再讓她踏出房門半步。

整整在屋裡待了三日,淩芷心中都不禁生出了種被軟禁了的荒唐念頭。好在趙大娘日日去她那裡伴著,李淑兒也帶著柳兒來過幾回,她方去了多數煩躁。

便是在那幾日裡,聽著孫李二人用官話交談,又從趙嬤嬤那旁敲側擊地問了幾句,淩芷方知,原來這身子的主人竟是京城淩國公府的七姑娘,自小一直跟著父親在任上,去年方與母親回了京。

四個月前不知她因何犯了錯,被公府裡的當家主母遣人送出了京,且不許她帶一個隨身婢女,連換洗的衣物也不讓收拾,除了身上穿戴之物,竟是兩手空空地便被送出了京。

趙大一家本是淩家僕,在他爺爺那一輩被放了出來成了良民,一直在水圻當著淩家外管事,如今在水圻也是有田有地。

淩芷初到水圻的那一日,這七姑娘才到莊上三四日,整日裡只是扯著嗓門哭,一句話也不言語,後來發了熱昏睡了過去,醒來便是淩芷所知的模樣。因此後來淩芷一直未曾開口說話,趙大娘等人也覺著理所當然。

趙大一家憨厚,雖知淩芷隻身被送來定是犯了錯處,得了來人明裡暗裡的囑咐,見其未曾挑明瞭說,便也裝著糊塗,待人走了,見她也不過是個四歲的小孩心裡不忍便由趙大娘照看著,不願她受半點委屈。

即便如此,與孫嬤嬤一般,趙大一家也是覺著淩芷日日粗茶淡飯的,還是遭了罪。

而淩芷在聽了自個身世後,才從淑兒口中得知,這“ju、niong”橘娘)不是她的名字,而是臨河方言中“姑娘”的意思,卻是按著京中官話字面慣常的叫法,多用於富貴官家女眷表示尊稱。而對於尋常女子的稱呼,當地人的叫法卻是與京都不同,是不以姑娘相稱的。

莊上人家看淩芷,只知是公府的姑娘,是他們的主家的姑娘,卻不知府中的爭鬥。雖不知公府顯赫到何種境地,卻知是個比起知縣老爺家還要高的門檻,知縣家的家眷都要敬著,更莫説這公府姑娘了,故提起之時也就全都帶著幾分敬意。

孩子們聽了大人的說道總覺著這姑娘定是與旁人不同的,不然如何能讓家中大人也敬著幾分,故柳兒等初次見了淩芷時,方當她是稀罕物般即便淩芷尋常得不能再尋常了也偏要從她身上瞧出些不同來。

“可不是,當初竟是連行李也不待叫人收拾,從王府請了罪出來便讓人送她一人出京了。那位也是被大太太鬧得急了,才會那般行事,雖說出門前已是與老太太透過氣,可不讓帶人收拾行李卻是過了。那位後來被老太太尋去訓話,卻也只道是急昏了頭疏忽了,又說臨河近著江南,吃穿用度也是齊全的,那趙大一家定不敢虧待了去……也是如今來了方知,這臨河是富庶,那水圻即便是鎮上離那城裡可差得遠了。便是縣上的人穿的衣裳,當初咱們未到京城裡時不覺得,如今回來了看著也顯得村俗,哪有他們說的那般繁華。”

說到這李嬤嬤似又覺著有許多講頭,不等孫嬤嬤接話便又神秘地壓低聲音道,“你平日裡少往主院走動,有些事兒不大知曉。哪裡是這七姑娘碰壞了什麼太妃娘娘賜下的如意,怕貴人怪罪才藉著處罰的由頭急急地將她送出京來避禍。是大太太仗著大老爺在府裡官職最高,以前在任上又被人奉承慣了,回府後便不肯消停,想著與三太太爭那當家的大權呢。那位堂堂國公夫人,哪裡受得了這樣的氣,那如意也不知是被誰磕壞了,正愁著找不著人替著呢,這七姑娘又是個不言不語的,不是正好?藉著這事也好鎮一鎮大太太,讓她知曉知曉國公夫人的手段。”

雖說曉得內情,卻是不好說出去的,若非大太太分不出輕重,怕她鬧大了損了公府體面真惹了王府不快,她家五太太早將這事挑到她面前了。如今倒是得幫三太太掩著。

李嬤嬤平日雖是嘴碎,卻也心裡有數,什麼當講什麼不當將,這樣陰私的事自是不會掛在嘴邊在人前說道,只是這孫嬤嬤卻是不同,她從不在外頭說旁人的一句閑話,只忠於主子,是四太太身邊得用的人之一,說與她聽也不怕她說出去,若是她回去告知四太太,讓四太太曉得三太太為人,不與三太太親近,也是好的。

孫嬤嬤看了李嬤嬤一眼,五太太平日裡與國公夫人也是暗地裡較著勁,李嬤嬤與自個說這個,又是何用意。這樣的話,可不是可以隨意亂說嘴的。

便聽李嬤嬤接著道,“也是合該七姑娘倒黴,便是瞧著大太太不待見她,不會為著她大鬧,方才敢如此。若是換了四姑娘或九姑娘要被送到這麼遠的地,大太太雖會顧忌王府,卻是定會哭求一番求著送去離京城近些的莊上的。”李嬤嬤想起大太太當日聽說七姑娘被隻身送出京城時的情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