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太后今日大發脾氣,就是因為此事。
只不過,這等事不便說出口,鄭太后就拿南陽郡獻糧種一事當個由頭髮作。
其實,鄭太后在錦繡深宮裡待著,錦衣玉食養尊處優,哪裡知道什麼百姓疾苦。北方旱災餓死些百姓,鄭太后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趙公公心知肚明,不敢也不能說破,順著鄭太后的話音,狠狠罵王丞相一通。
鄭太后罵得口乾舌燥,怒氣總算稍稍消退。
就在此時,鄭小公爺來了。
趙公公暗暗鬆口氣,終於從地上爬起來,悄然退下。
……
十四歲的鄭宸,面容俊美,身姿挺拔,目光明亮銳利。
鄭太后看著侄孫,怒氣終於退了大半:“子熙,你不在太子身邊待著,怎麼來景陽宮了?”
天子臥榻不起,太子代為上朝打理朝政。幾位太子伴讀,也一併順理成章地進了朝堂。
朝事沉重且繁雜,年少的太子根本無力承擔,政務其實都落在王丞相之手。
幾位太子伴讀,現在也就是陪著太子一同上朝罷了。
鄭宸心中不忿不甘,也只能隱忍,聞言低聲道:“昨日王丞相過壽,朝臣們紛紛前去賀壽,賀禮一件比一件貴重,堆積如山。我知道太后娘娘心中不高興,特意來寬慰娘娘。”
鄭太后被說穿了心思,有些羞惱,哼了一聲。
鄭宸又道:“還有一樁事。南陽郡敬獻新糧,一來能借此挫一挫王丞相威風,二來能為娘娘一振聲勢。一舉兩得,娘娘何不竭力促成此事?”
鄭太后又哼一聲:“哀家和皇上說了,皇上卻說朝堂要安穩,不宜起爭端。”
這個太康帝,軟弱無能平庸。
鄭宸心裡腹誹不已。殊不知,在病重不起的天子眼裡,要保證朝堂不生亂才是頭等大事。
既然打理朝政要靠王丞相,那麼朝堂大事就得聽王丞相的。
這一點,鄭太后卻是心知肚明。也因此,鄭太后再惱怒,也將此事按下了。免得太康帝在病中煩心不得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