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若只是如此,那便也罷了,畢竟庫糧只做應急救災用,若時無災荒,過上三年五載也還能再存蓄起來,可這次,卻直接引起了武朝境內的糧價崩盤。
屈行智身為糧草押運官,知些行軍之道,曉些農作之法,卻並無經商之謀。
他把那些遠低於行情價格的糧食拋售到市面上,當即就把汴州甚至全武朝的糧商都逼得沒了活路。
屈行智財大氣粗,此番行事在那些糧商們看來就是想用錢砸死他們。
他們不知屈行智這麼多糧食從何而來,但為求活路,他們也只能跟著屈行智一道降價,期間屢屢登門拜訪,也願意讓位給屈行智一家做大給自己換個薄利,可好話說盡,卻只如雞同鴨講,屈行智始終不曉其意,見別的糧商降價,就跟著把自己的價格壓得更低。
一邊是以此謀生的大小糧商,一邊是隻想著叫存餘盡出的押糧官,這些糧商對上無知無畏的屈行智,又怎麼可能拼得過?
後來糧價越壓越低,百姓起先還全都一擁而上的搶買,可到了後面手中糧食富足,外面的糧食就變得更不值錢。如此惡性迴圈,糧食冗餘賤賣,那些農戶地裡新收的糧食,就更是賣不出去。
這些糧食無處可去,積壓在百姓手中,就又有了些新的處理法子。
他們喂雞鴨以米粟,給豬羊以細糠,各家各戶炊煙灶火日日不息,是鍋少空處,飯無涼時,人人頓頓三餐五碗,實在吃不了,就大手一揮,倒了也無妨,反正糧食多的吃不完。
他們不知節制地揮霍,最誇張的時候,甚至有人將家中米麵鋪滿田野,美名曰造海觀潮,其一眼望去,白茫一片有如驟雪飛沫,叫人看了竟真如凜冬將至、大浪滔天。
如此一來武朝軍糧盡出,各家各戶也是存糧一空,可百姓對此卻是毫不知情的。
他們拿著米麵豢雞飼彘,覺得武朝本就該有這麼多糧食;又在家中引吭高歌,說這就是武朝盛世。
當時的文人還專門為此寫了首詩:
雞彘同人食,黍粟海如沙;
推米翻江湧,篩粉罩天穹。
村野無餓骨,山林少饑餒;
武朝三百載,家家有豐年。
屈行智這才後知後覺地回過神來。
市面上的糧食供大於求,百姓不知其中因由只覺得是五穀豐登,可屈行智卻是清楚的很:那些被汴州百姓們傾倒浪費的,都是日後要用來救他們性命的糧食!
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勸百姓節約米糧,可天底下有這麼多糧食,吃都吃不完,節約又有何用?百姓不理會他,他就又去勸那些糧商儲存糧食恢複糧價,可競價之爭早就從屈行智一人身上燒到了全武朝,已非屈行智一人可堪幹涉,更何況原先的對家過來讓你別做生意,這便是個傻子也不會聽。
這場由龍虎軍軍糧引起的糧價崩盤,其餘波就這麼一直持續了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