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式下了旨,陸珊才聽顧蘿說起,說二伯母曹氏可著急了,成天為陸玲的婚事發愁。
“不是沒有議,都議好幾回了,一回也沒成。”顧蘿回京的時間比陸珊長不了多少,曹氏過來找她說過好幾次話,每回都是說到陸玲就嘆氣。
到底是安遠侯府的長孫女,又是老太太親自養在身邊的,就是陸顯是庶出,也沒多大成就,陸玲也不至於無人問津,從她十二三歲開始,就陸續有人上門打聽了。
曹氏就陸玲一個女兒,對她的婚事無比看重,每逢有人上門,都會把對方的情況瞭解地清清楚楚。
在曹氏看來,最初上門的幾戶人家都是很不錯的,門第不低,小郎君也算上進,說不上十全十美,可配陸玲也算是配得上了。
偏偏陸玲不願意,她也不說為什麼,她就是不願意。換個性格強勢點的娘,這個時候哪會管女兒的意見,我覺得好就行了,不需要你發表意見。
但是陸家二房的情況又很特殊,陸顯和曹氏的個性都不算強,甚至說得上是有點軟弱,整個家裡最強勢的人就是女兒陸玲。
因而陸玲說“不”,曹氏是會採納的。老太太年紀大了,養曾孫女是為了給外孫女找個伴,不會親自管她的婚事;吳夫人管了庶子就夠了,孫女自有兒媳婦照管,也不會操心這件事。
所以陸玲只要說服曹氏,推掉不願意的婚事還是很容易的。只是前頭條件好的都被婉拒了,後頭哪裡還會有人上門,便是有膽子大的,可條件又太差了,就連曹氏也看不上。
就這樣,陸玲的婚事蹉跎了下來,曹氏每每說起後悔不已,說當初不該聽陸玲的,她小孩兒家不懂事,她就不該聽她的。
“難道大姐姐不想嫁人?”可陸玲又不是元琳元娘,她哪有她們那樣的資本。元琳是翁主,顧元娘是縣主,都是有食邑有俸祿的,人家有獨立的資本,可是陸玲,她是沒有這些的。
顧蘿搖搖頭,嘆氣道:“哪是不想嫁,不過是高不成低不就罷了。”
顧蘿見過太多像陸玲這樣的女孩子,出身顯赫名門,在家族的地位卻是無足輕重,她們一旦嫁人,就意味著連原來的生活水準都保不住,也難怪陸玲那麼抗拒婚事。
陸家是盛寧王朝最顯赫的人家之一,家中的小娘子像陸珊陸瑤這樣父兄有成的,婚事有可能合心合意,否則就只能低嫁,而且這一低,有可能就不是低一點。
對陸曉那樣從小戰戰兢兢在嫡母身邊長大的庶女來說,讓她低嫁她是樂意的。嫁個差不多出身的夫婿,上頭的嫡母婆婆不好伺候,倒不如低嫁,起碼能做一家主母,日子舒心多了。
陸玲則不然,她爹是庶出,可她是嫡出,小時候跟著娘,大點跟著曾祖母,並沒受過什麼委屈。
可在談婚論嫁的時候,陸玲並不比陸曉有優勢,因為陸曉是侯爺的女兒,哪怕是庶出,陸玲卻是侯爺的孫女,她爹還是兄弟裡頭最無成的那個,她的選擇餘地其實並不大。
“你二伯母求我,給你大姐姐說門親事,我快為難死了。”顧蘿歷來怕麻煩,從來不會幫人說親,可曹氏素來跟她關系不錯,又是第一回 求到她頭上,她根本沒法拒絕。
“你答應了?”陸珊只覺眼前一黑,陸玲太有主見了,她的婚事可不好說。
“答應肯定要答應,能不能成,那就不好說了。”以顧蘿的交際範圍,什麼樣的人家都能接觸到,可她保證不了,看上陸玲的和陸玲看上的,是不是同一撥。
“我覺得懸,你看莫表姐……”莫憂找不到更合適更門當戶對的婚事嗎,顯然不是,她爹的官職不算低了,她一門心思就是要高嫁,誰能攔得住。
說起莫憂,顧蘿陡然一怔,隨即道:“我盡我所能,你二伯母難得求我一回,我不能不應,至於玲姐兒領不領情,那不是我需要考慮的。”
“要不要我去問問小姑姑,大姐姐究竟是怎麼想的?”萬穗兒和陸玲從小一起長大,陸玲的想法如何,陸珊覺得萬穗兒多少知道一點。
“快去快去,好歹讓我心裡有個數。”顧蘿跟陸珊說這件事,初衷就是這個。
陸珊腳步輕快地到了寧壽堂,卻被告知萬穗兒不在,她去清風院找表妹陸旭了。
陸珊陪著老太太說了會兒話,陸玲也在,避開敏感話題不談,姐妹倆相談甚洽。
“你們兩個丫頭,一個是終日不出門,一個是成天不著家,要是中和一下就好了。”陸家老太太年輕時並不是深居簡出的性子,而是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這才不愛出門了。
還有就是,老太太忒能活,她同齡的那些姐妹,差不多都不在了,她出去也沒意思,不如待在家裡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
“我們都出去了,誰來陪老祖宗呢。”陸玲說著看了陸珊一眼,眼神十分平靜。
“我在討好大姑姐呢,不然日後她為難我怎麼辦。”陸珊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