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大字是“軒轅黃帝”,原來此處供奉的是九幽國遠古時代的首領軒轅黃帝。只是道教供奉的大多是三清、玉帝、呂祖、關二爺,甚少見著有道觀供奉這軒轅黃帝。
軒轅殿內是一座兩人高的雕像,這雕像像是匠人用小刀一刀刀刻出來的,精細無比。
那軒轅黃帝被雕刻的栩栩如生,他坐在一張石凳上,雙腿分開,左手扶膝,右手持一把古劍矗立在地,頭戴冕冠,身穿古袍,坐姿尊貴優雅,嘴角掛著一絲淺笑,劍眉星目,似在笑看天下大事。
這道觀內四處不修邊幅,唯有這石雕幹淨整潔,不見一絲灰塵。石雕身前七尺之處放著一個蒲團,蒲團之前是一張小木桌,木桌之上放著一個香爐,而香爐旁還放著一個小木箱。
這小木箱用紅色宣紙包裹,正面豎著寫著三個毛筆大字“功德箱”。
已是晚上八點,金牛山間一片寧靜,只聽得見細雨流水聲,山下村民白日裡幹完農活,不少已經入睡。只有孩童還在看著電視裡播放的動畫片。村中磚牆上四處可見一些大字標語“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生兒生女都一樣”、“實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鄉村的小路上已聽不到腳步聲,晚風吹過,路旁樹葉簌簌作響,這小路的一端直接通往金牛山。上山的石梯已長滿了青苔,不少階梯都已斷裂,而石梯的盡頭便是車谷觀。
道觀門前不遠處還有著一排平房,大多都已關門,屋簷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金牛飯館”、“山間茶樓”、“書劍齋”、“小賣鋪”……
據說這車谷觀曾經香火旺盛,來此問事的遊客甚多,裡面的道士自稱是黃帝後人,能知天意,能驅妖魔,會瞧百病。可是到了這一代,此地只剩一人守著這殘破的道觀。
“吱呀”,一道開門聲劃破了道觀的寧靜,這聲音是從軒轅殿後方傳來。
原來,在這軒轅殿的後面還有著並排的四間小房,為首的一間房上掛著一面三角形的旗幟,邊長一米,白底黑字,上面寫著“客堂”,旗幟下方還有一塊小黑板寫著“住宿一晚五十元”。
這開門聲便是從第一間房裡發出,房間內吊著一個燈泡,將這小屋照得昏黃,內裡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桌,桌上放著一臺15寸的黑白電視機,此時,電視機裡滿是雪花和噪音。
門口處站著一名男子,身穿黑色道袍,鬆鬆垮垮,腳下黑色布鞋還沾著幾塊兒泥斑,頭上長發束起為髻,只不過這發髻紮的太過馬虎,幾縷發絲垂於面部,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這男子約莫三十歲,滿臉鬍渣,五官還算端正,常人身高,體型清瘦。他伸了一個懶腰,抬頭看了看天色。
“他孃的,這一下起雨來,電視就看不了了。”
男子摳了摳腦袋,便又走了出去,細雨綿綿,打在他身上並沒有太大感覺。
他來到軒轅殿,先是跪在蒲團上對著黃帝雕像扣了三個頭,隨即又拿起功德箱,開啟蓋來,倒出裡面的錢幣。
硬幣和紙幣散落在桌子上,只佔了木桌一小塊兒位置,一分的、貳角的,五毛的,就是不見一張一塊的。
來回數了兩遍,只有七塊八毛三分,他將錢幣裝在自己的袖口中,轉身又朝大門外走去。
道觀外的那一排平房中,離得最近的一戶此時還亮著燈,招牌上寫著“小賣鋪”。
這小賣鋪門口處放著一個不大的玻璃櫃臺,裡面擺著香煙零食,櫃臺後面坐著一個老者,頭發已花白,但精神頭還不錯,他正拿著一本書專注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