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城想得沒錯,她在宮中給夏采薇治喪,崔叔明在宮外半點也沒有閑著,他幾經奔波,總算找到了蔣家的一個天大的錯漏之處。
當初,相如故狀告蔣康時,除了向崔叔明提供了一系列的罪證之外,還給了他一個賬本。
當初,相傑在順安縣將王棟下了大獄,連夜就搜查了王棟的府邸,結果,除了找出大批的金銀珠寶之外,還在王棟書房的夾層裡找到一本賬冊。
這本賬冊是這些年來王棟行賄的記錄,不過奇怪的是,王棟每回行賄,都準備四樣禮物,只是四樣禮物的大小、品質各有不同。
相傑在搜到賬簿後,心裡十分奇怪,連夜就去審問了王棟。王棟是個慫包,相傑用大刑稍微威脅一下,他就什麼都招了。
原來,這四樣禮物由賤到貴分別是為知府的管家、知府、巡撫和太師準備的。如果送的是珍珠,那麼必然有小、中、大四種樣式,其中小型的送給知府、中型的送給巡撫、大型的則送到了太師府。
相傑又問起行賄的原因,王棟本來不說,但是禁不住相傑的一頓板子就什麼都招了。原來,他為官幾十年,在任上錯漏不斷,之所以沒有事發,全靠太師府在後面撐腰,這些禮物就是他對上官的孝敬。
相傑拿到口供之後,知道事關重大,就將口供和證據都藏了起來。後來,蔣康接手此案,果然就開始對他下手,蔣康之所以要不遺餘力地置他於死地,也是因為害怕這些東西流傳出去。
相傑死後,蔣康翻遍他的遺物也沒有找到口供和賬本,殊不知,相傑早有防範,這些東西已經到了相如故的手中。
崔叔明聽相如故娓娓道來,忽然就想起在豫北賑災時,從候本天和龐勳府裡搜出的那兩個賬本來。
這三本賬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候本天、龐勳的孝敬是四份,王棟的是三份,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崔叔明直覺其中大有文章,他不敢怠慢,連夜就讓餘慶去了一趟豫州。豫州知府董剛雖然已死,他的書房也被燒毀,但是崔叔明相信,這種情況絕不是個例,只要認真尋訪,就一定會有收獲。
餘慶走訪了豫州八個縣,挨個摸了這些縣官的底,他發現其中有三個雖然名聲不好,但是在任上一直平安無事。
餘慶回京將這些情況報給崔叔明,崔叔明有心親自去調查,但是,他心裡清楚,外面有無數雙眼睛死死盯著定遠侯府,只怕他前腳去了豫州,不過一時三刻,行蹤就會洩露出去,這無異於打草驚蛇。
崔叔明沉吟良久,決定先去宮裡走一趟。在禦書房,崔叔明將自己查到的情況委婉地告訴隆乾帝,並從隆乾帝那裡請到禦旨一封,著崔叔明全權偵辦,並封餘慶為四品雲麾使,協辦此案。
餘慶協旨出京,不動聲色地逮捕了有問題的三個縣官,果然從他們府裡也搜出賬本。他們的賬冊與候本天、龐勳的大致相同,禮物一樣四份。
餘慶連夜審查,重刑之下,才將事情的原委拷問清楚。原來,他們送出的最小的那一份禮物是給前任豫州知府管家的孝敬。
這個管家叫羅本,是董剛的心腹,為人十分貪婪。下官若想給董剛送禮,必先經過他這一道門檻,久而久之,他也就動起心思,問這些官吏討要孝敬。
餘慶拿到三人的口供,連夜就派人騎快馬送回京城,自己則去尋找羅本的下落。
自董剛被殺之後,羅本就嗅出了危險的氣息,所以,他連家也沒有回,就倉皇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