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心情不悅,覺得這麼大的事都是小兒媳拿主意,一家人都沒有把他這一家之主放在眼裡。
他也不言語,拿起水煙袋就悶悶的蹲在門口抽起來。
阿瑜看出陳貴的心事,走到門邊輕輕勸道:“阿爹,此事只是在商量之中。我只是喜歡處處想在前頭,怕萬一真的打算搬家,凡事沒有準備,所以提早做準備。其實搬不搬家,還是要一家人說了算。阿鯤年紀小,怕是到了書院那邊不適應,咱們在縣城的店鋪離書院也不太遠,以後想照顧他也方便。若是阿爹真的不願意,此事也就算了,當阿瑜沒有說。”
其實,對於家中的這個獨子,不但婆婆李氏喜歡,公公陳貴也是心疼得緊。只是陳貴平常性格不外露,乍眼看上去像個悶葫蘆,既然搬到縣城對兒子有幫助,陳貴又有什麼不樂意的。
他只是不喜歡兒媳婦在家裡的地位越來越重,眼看都超過他這個公公。聽阿瑜勸說幾句,最後也點頭同意。
一家人確定要搬家後,阿瑜就開始盤算起來。
家裡還有三百兩銀票,五十八兩現銀,除去裝修要用去的三十五兩,搬過去還要置辦一些新的用品,怕是還要用一部分銀子。
若是以十五兩的銀子將茶寮頂給別人,搬家的錢倒是有了著落。那樣一來,陳家就可以滿打滿算,帶著三百兩紋銀去縣城創業。
就算他們的茶鋪生意再不濟,一個月至少也應該有五兩銀子入帳,省吃儉用一點,一家人的日常開銷也應該足夠。
而且,有阿瑜在,也不可能讓茶鋪生意不好。
在想到搬到縣城之前,阿瑜就盤算過,縣城裡面有數千戶人家,上萬戶人口,遠遠大過在山路上來來往往的上百號人。有這麼多的人流量,就不愁茶鋪的生意不好。
阿瑜也仔細觀察過,發現縣城的人有兩大嗜好,一是聽曲,二是喝茶。
古代人沒有什麼娛樂節目,平常閑來無事,喝茶聽曲就成為他們打發時光的最好方式。
阿瑜家開茶鋪也近半年,多多少少積累一些經驗。如果經營別的專案,阿瑜還沒有把握,但是開茶鋪她有信心做得比別人更好。
在確定實施計劃之前,阿瑜對自己在縣城的茶鋪有好幾套方案。前世她是個理財顧問,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讓錢生錢,可惜自己穿越到這一世,一直呆在這小山村裡,感覺沒有太大的施展空間。
這下子好了,搬到縣城裡面,她有更多發揮的機會,能讓陳家從山村裡面的小富之家,慢慢變成以後縣城裡的小康之家。阿瑜相信,她能夠帶著陳家人,讓日子越過越好。
阿瑜回到房間,發現一家人已經開始行動:李氏帶著陳瑤婷開始收拾進城的衣裳,而陳貴也整理起家裡的地契,陳錦鯤則收拾自己房間的書。
阿瑜看著陳家人滿意的笑一笑,然後轉過身,打算去找之前想盤下茶寮的王阿婆和林大伯,今天就把轉讓的事情談下來。明天開始開新卷,女主要轉戰縣城,在下一卷裡將會有更多的人物,故事將會更好看,敬請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