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雷曼兄弟算是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華美銀行對它而言,算是需要仰望的龐然大物。
想象一下,例如韓宣的華美銀行總經理,打電話給雷曼兄弟那邊說:“最近一百位房貸客戶,每人向我們借一百萬美元一年,我們打算購買你們的保險,以防止他們違約。從申請表格來看,我們認為他們每個人存在百分之三的違約機率,多少保險費用比較合適?”
一百位客戶,每人存在百分之三的違約機會,因此大概預期三位客戶明年違約,也就是說,明年雷曼兄弟將需要支付三百萬美元,假設利率每年為百分之三,那麼現在只價值二百九十一萬美元。
因此,韓宣的華美銀行不得不支付至少二百九十一萬美元用於保險,雷曼兄弟也不是慈善機構,為了賺錢,他們將增加一倍的價格,也就是五百八十二萬美元保費,並預期這些交易平均可賺二百九十一萬美元。這種保險被稱為信用違約掉期cds)。
這種保險初期只有保險公司參與,但由於利潤實在太高,後來將銀行、私人投資機構也參與進來,規模越來越大。
華爾街天真地認為人們都會還貸,銀行也想賺錢,於是放開了貸款,再加上房價一路上漲,導致信用違約掉期的規模大到驚人!
因為太大,雷曼自然會擔心,於是推出了的“債務抵押債券”,這些公司之所以覺得人們不會違約,是由於本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美國都沒有發生過全國性的大規模房價下跌,於是估算出百分之三左右的違約率。
卻沒想到泡沫破滅,違約的人不止三個,高達十多個,他們覺得房價貶值後太虧,於是拒絕支付貸款,違約部分都需要保險公司和銀行支付賠償!
這跟銀行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關系,因為有保險公司在身後撐腰,銀行不怕信用不佳的顧客們違約,反正保險公司會賠錢,發展到最後眼紅於這些保險公司收益,自己也參與進去,可以說是自己挖坑把自己給坑了,超過百分之二十幾的貸款者,其實並不具備穩定還款的基本條件。
因此,上輩子泡沫破滅後,雷曼兄弟意外欠下了六百多億美元,直接陷入破産局面。
韓宣很怕和普通投資者對賭,因為他們的心態和做法無法琢磨,而跟華爾街的投資者們做生意,反而讓他更覺得輕松,發展了大半個世紀時間,這些人已經形成了某些思維慣性。
網際網路泡沫蒸發掉全球三到五萬億美元左右財富,他前前後後撈到兩千多億美元裝進自己口袋裡,這還是不算目前股票本身價值的數字,雖說正在不斷貶值,但泡沫才剛破滅一個月不到,它們的貶值幅度有限。
次貸的市場規模,比網際網路産業規模大多了,畢竟是老牌的地産行業,不是新興網際網路産業能夠比的,只要把握好機會,這也是一次賺大錢的機會,所以韓宣屁顛屁顛跑來,準備和雷曼兄弟公司的執行官見一面。
坐在直升機裡,韓宣望著遠處的滑翔傘,回想起自己從天空中跳下來……準確說是被加布裡爾推下飛機之後的場面,風很大、風景也很美,下墜期間經過十多秒,在傘撐開後又在天空中飄了六七分鐘,如果不是背後綁著個人,那感覺肯定更好。
韓宣沒什麼事,倒是池石鎮除了醜,直接嚇得尿了褲子,最後還擠出笑容面對鏡頭,可以說為了搶鏡也算是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