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宣答應了,讓趙老頭幫忙派人把爆竹屑掃幹淨,請記者們進去坐坐……
這次算是私下前來,沒有正式的官方身份,採訪內容大多是些很隨意的“感覺華夏這幾年變化大不大”、“感覺祖國怎麼樣”、“吃得習慣嗎”之類的問題。
答案信手捏來,隨意回答點什麼,感覺能湊夠一篇報道,他們便因為貿然前來而道歉,提出告辭。
上面有人吩咐過,不許來打擾他,這次採訪足夠讓記者們感到滿意。
近百年來,華人在國際上被無視太久,好不容易出了幾位重量級的知名華人,他們因此感到自豪與驕傲,言語舉止間對韓宣都帶有親近感。
就在他準備去收拾東西時候,有人用韓語高聲喊道:“韓宣,感謝你爺爺送給我們朝顯人民的糧食,請幫我向他表示謝意!”
韓宣回頭看看那位中年記者,笑著露出個ok手勢,也用韓語開口說:“好的,先生。我的慈善基金組織將會另外向你們捐贈二十萬噸大米,希望你的國家能夠渡過難關。”
南北韓分割幾十年,在文字和語言方面形成巨大差異,韓國人對外開放,因此多出許多外來詞彙,兩邊語言發音與意思大多相同,日常對話互相之間能聽得懂。
文字方面的變化略大,朝顯全面禁止漢字流通,而韓國盡管也實行廢除漢字制度,卻不是那麼徹底,如今依舊有人在使用。
這幾年朝顯日子不好過,由於人為和天災原因,根據韓宣得到的可靠訊息,他們國內從1995年到現在,大約已經有三百萬人餓死。
要知道,這個國家的總人口只有兩千兩百萬左右,而且被餓死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當中。
朝顯去年和前年的收成,加起來總共才五百萬噸左右,只能滿足小部分人的糧食需求,老爺子得知訊息後,自掏腰包從華夏收購十五萬噸口糧,跨江捐贈給他們,因此這位記者才會特意表示感謝。
朝顯並不是一直這麼慘,過去某個時期,朝顯人民的生活水準比華夏和韓國都高,後來蘇聯垮掉了,這個國家被外界孤立。
得不到足夠的石油、機械零件、技術,於是石油農業先垮掉,機械化體系也緊跟著垮掉,變成了未來的那種樣子。
朝顯是個小國,它本身不足以容納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華夏身為大國的優勢,它經歷的階段華夏也曾經歷過,幸好華夏積極尋求變革,這才造成將來兩國間天翻地覆的變化。
無數例子證明,在聯系日益緊密的整體化世界中,實行類似“閉關鎖國”、“一言堂”的政策,絕不會有好下場。
目前它是個讓周圍所有國家都頭疼的雷區,華夏已經慢慢被世界接受,韓家的捐贈只是人道主義救援而已,沒人敢對此潑汙水……
北京城上空,罕見出現兩架軍綠色直升機,有警察清理完一處小廣場上的人群,讓它們降落下來。
不久後,韓宣一行人到達。
有位肩章繡著松枝,並且帶有兩顆金星的中年人,嘴邊叼著根煙,模樣懶散對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