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和國派來的人才剛回去不久,聯和國秘書長又決定親自前來馬爾地夫商談此事。
假如真的這樣改革,那麼就意味著很多註冊公司股東,可能一次都沒有來過馬爾地夫,拿到註冊帳號後,就利用在離岸管轄區的空殼公司,大量製造關聯交易,再將企業利潤轉移到空殼公司。
因為馬爾地夫企業所得稅極低,那些公司可以透過合法高買低賣的方式,把利潤做到離岸公司,把虧損留給國內公司,避免了國內的增值稅等。
最後企業和個人掙錢,國家徵收到的稅收就少了……
這些全都是韓宣的主意。
他看上馬爾地夫共和國的原因,就是想要將它變成自己的“經濟飛地”,這段時間考慮許久,認為有很大可能成功,於是便放手去做了。
哈米爾在他授意下,立即給出回應,說其他國家幹涉馬爾地夫內政,給出強烈指責。
並且展示出資料,說馬爾地夫現在人均年收入,在全世界墊底,只有這樣才可以發展經濟。
相比起英屬開曼群島毫無稅收的政策,馬爾地夫還徵收千分之五所得稅,自己的做法已經很合理。
還耍無賴表示,如果其他國家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馬爾地夫貧困問題,比如每年無償援助個十億、八億美元,他就取消這條政策。
哈米爾第一次在國際上發出聲音,就把開曼群島背後的英國成功拉下水。
歐洲國家開始指責英國放任企業逃稅,使得開曼群島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的合法避稅天堂。
這件事情牽扯很廣,自從1972年開曼群島實行自由經濟政策以來,世界各地有數萬家企業和個人,在開曼群島註冊離岸公司。
見到有提起這件潛規則的意思,各個國家的既得利益者和商人群體開始發動公關。
不知怎麼的,抗議馬爾地夫經濟改革的事件,悄無聲息就這麼過去了。
幕後黑手韓宣,對此一點都不意外。
早在去年就考慮到了這點,他從開始就認為只要把開曼群島拖下水,馬爾地夫的經濟改革便能夠成功。
大智若妖,說得就是現在的他……
議會經過三次討論走了個形式,在十月十二號正式確定改革,先前制定的檔案,從十三號早上九點開始生效。
既然馬爾地夫已經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那麼先前的國有企業,也應該自由化交給私人管理才對。